第七百四十八章 天命八年,势如破竹!

    第七百四十八章 天命八年,势如破竹! (第2/3页)

得力不从心。

    几次交锋之后,鲜卑大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到汉国的边境。

    他们的失败,不仅让汉国皇帝感到失望,更让汉国的将士们意识到,魏国的坞堡防线并非易于攻破的。

    与此同时,魏国也并未坐以待毙。

    他们深知,汉国在幽州的秋收同样重要。

    为了扰乱汉国的秋收进程,魏国也曾试图派遣骑兵前往幽州进行袭扰。

    然而,与汉国相比,魏国的骑兵力量显然不足。

    他们不仅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在骑术和战斗力上也难以与汉国的骑兵相抗衡。

    几次尝试之后,魏国无奈地发现,他们的骑兵在汉国的边境上根本难以立足。

    每当他们试图靠近汉国的农田时,都会遭到汉国骑兵的猛烈反击。

    在这种情况下,魏国不得不放弃了通过武力干扰汉国秋收的计划。

    然而,魏国并未就此罢休。

    他们深知,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谋略的博弈。

    于是,魏国校事府开始秘密行动,他们派遣间谍潜入汉国境内,企图通过阴谋刺杀等手段来扰乱汉国的内部稳定。

    这些间谍身手敏捷、心思缜密,他们潜伏在汉国的各个角落,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不过,汉国也并非毫无防备。

    他们的情报机构同样强大,对于魏国的阴谋早有察觉。

    因此,每当魏国的间谍试图行动时,都会遭到汉国情报机构的严厉打击。

    在这场明面上的较量中,汉国和魏国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决定真正的胜负,还是惟有一战!

    汉天命八年九月。

    涿县城下,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集结,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动。

    汉军精锐与新招募的幽州兵并肩而立,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支大军之中,还有许多鲜卑人,他们来自北方草原,带着特有的野性与彪悍。

    大军合计十万人,若算上负责后勤的民夫,人数恐怕已突破二十万,旌旗招展,人山人海,气势恢宏。

    在这众多的鲜卑人之中,有两位人物尤为引人注目。

    拓跋力微与轲比能,这两位原本在鲜卑内部有着深刻矛盾的首领,此刻都被刘禅征召而来。

    他们摄于汉国的威势,不敢不亲自带兵前来,各自率领着部落的勇士,加入到这场即将展开的大战之中。

    刘禅站在涿郡城下的高台上,望着眼前这片壮观的景象,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豪情。

    他身穿战甲,手持长剑,英姿勃发。    在他的身后,是汉国的文武百官,他们或凝重、或激昂,共同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

    战前誓师的仪式开始了,随着鼓声的响起,大军整齐划一地跪拜在地。

    刘禅举起长剑,高声喊道:“将士们,今日我们在此集结,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捍卫汉国的尊严!”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穿透了人群,直达每个人的心底。

    “我们面前的敌人,强大而凶残,但我们无所畏惧!”

    刘禅继续说道:“因为我们有着不屈的意志,有着必胜的信念!我们要让敌人知道,大汉的儿郎们,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陛下万岁!汉军万胜!”

    随着刘禅的话音落下,大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汉军万胜!”

    “陛下万岁!汉军万胜!”

    “陛下万岁!汉军万胜!”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高喊着口号,士气高昂到了极点。

    在这一刻,无论是汉军还是鲜卑人,都忘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击败魏军,拿下冀北!

    刘禅望着眼前这片沸腾的人群,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更取决于士兵们的士气和决心。

    而此刻,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誓师仪式结束后,刘禅大手一挥,命令大军出发。

    在震天的鼓声和号角声中,二十万大军如同一条巨龙般朝着前线滚滚而去。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击败魏军,保卫汉国的领土和人民!

    此刻。

    冀北之地,广袤无垠,沃土千里,然而,这片土地却承载了太多的战火与沧桑。

    自魏国篡汉以来,虽带来了数十年的相对和平,但那些年轻的士族们,大多未曾经历过真正的兵荒马乱,更未曾亲眼目睹过数十万大军陈兵边境的壮观场面。

    平棘李氏的李定,便是这些年轻士族中的一员。

    他晚来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