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1章 一个新闻
第2161章 一个新闻 (第2/3页)
“书记,欢迎您来指导工作。”
童志清握着沈青云的手,脸上带着略显紧张的笑容。
沈青云点点头,不咸不淡的说道:“来看看大家的工作,顺便听听实际情况。”
走进三楼会议室,墙上的电子屏正循环播放着全市环卫工作纪实片。
童志清率先打开汇报材料:“书记,今年我们重点推进了三项工作:一是新增机械化清扫车三十二辆,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二是完成了八十座垃圾中转站的升级改造。三是在三个区试点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居民参与率约百分之四十。”
他话音刚落,郭子豪连忙补充道:“不过目前还存在些瓶颈,比如老城区巷子窄,大型清扫车进不去,只能靠人工清运,效率偏低。”
沈青云手指轻点桌面:“老城区的问题我有体会,之前路过君溪区的时候,看到有些背街小巷垃圾堆积到第二天才清理。这背后是人员不足,还是调度有问题?”
听到沈青云的话,童志清额头渗出细汗:“主要是人手紧张,现有环卫工人平均年龄五十六岁,年轻人不愿意干,招不来人。我们尝试过提高薪资,但财政拨款有限,涨幅跟不上物价。”
“垃圾分类试点效果如何?”
沈青云倒是理解他们,便翻看着桌上的垃圾分类数据报表。
郭子豪递过一份统计表:“智能投放箱确实能提高分类准确率,但老年人不太会用。而且回收产业链不完善,有些可回收物收集后没地方处理,最后还是混在一起运走,伤了群众积极性。”
他顿了顿又说道:“比如云山区的试点站,上个月收到的废纸箱堆了半个仓库,联系了三家回收企业都嫌量少不愿来收。”
沈青云看向窗外:“环卫工作看似是扫大街、运垃圾,实则是城市文明的脸面,是民生工程的底线。群众每天出门看到干净的街道,心情就舒畅;要是垃圾遍地,再漂亮的楼房也让人堵心。”
他转回头盯着众人,缓缓说道:“人员问题,能不能通过社会化服务解决?比如引进专业公司承担部分清运任务,财政资金向一线环卫工人倾斜,哪怕压缩其他开支也要保证他们的收入。”
童志清连忙对沈青云说道:“我们研究过社会化服务,但担心企业为了利润偷工减料。至于薪资,下个月就调整方案,优先保证一线工人。”
“话不能这说。”
沈青云摇摇头,直接说道:“不是担心就不做,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不合格就淘汰。至于垃圾分类,产业链问题得政府牵头,市发改委要协调回收企业建立集散中心,形成从投放、收集到处理的闭环。”
说着话,他拿起一份环卫工人作息表:“凌晨四点就上岗,晚上十点才收工,太辛苦了。能不能调整班次,增加休息时间?必要时购置小型电动清扫车,减轻人工负担。”
郭子豪闻言立刻回应道:“书记说的对,我们正在采购二十辆小型清扫车,下个月到位。班次调整方案也在制定,准备实行四班三运转,让工人多歇会儿。”
临近结束的时候,沈青云淡淡地说道:“环卫工作要算大账,不仅是财政投入的账,更要算民生账、文明账。你们回去后把问题列成清单,下周给我一份整改方案。记住,城市干净了,群众笑脸多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
童志清和郭子豪齐声应道:“请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落实好。”
此时此刻,他们都以为今天的调研都已经结束了,大家心里面都松了一口气。
可就在这个时候,沈青云却忽然停下了脚步。
“你们环卫局,是不是有个叫郑洪飞的副局长?”
沈青云淡淡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