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捕捉到一只野生女儿
第88章 捕捉到一只野生女儿 (第2/3页)
、血脉要远胜过眼前的十二人,有的甚至还是亲自参与《圣经》编写的学者和拥有神血的英雄,但在得知传播神道的代价之后,那些人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动摇,选择了退缩。
经过一轮轮的筛选,只有他们十二个坚持到了最后。
他们无一例外地知道自己的结局,也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所以,他们不是被命运选择,而是主动选择了命运。
这也正是他们能在万众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二使徒】的理由。
看着那一张张散发着狂热、坚定和理想主义的脸,洛恩沉默了许久,才再度开口道:
“现在想要后悔,或是退出,还来得及。”
“地上万邦必为乐土,地上万众必得拯救!为传播主之福音,完成主之伟业,吾等万死不悔!”
十二人高声回答,依旧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洛恩没有继续劝阻,略微向前抬手,庄严的神殿化作低矮的石室。
洛恩褪下神的华丽衣着,换上了属于人的简朴白袍,坐在一张长桌的首位,向周围的十二人招手:
“来吧,出发前一起吃顿饭,就当是我为你们践行。”
“吾等卑贱之躯,岂可与【父】同席?”
十二名传道者闻言,顿时受宠若惊,连忙摆手拒绝。
洛恩的目光扫过十二名传道者,平静地说道:
“我也曾是人子的一员,和你们并无本质的不同,也没什么高低上下之分。你们没有必要紧张,就将这看做是一场寻常的家宴。”
面对【神】的一再要求,十二名传道者只好答应,战战兢兢地入座。
屋内昏黄的烛光随风摇曳,散发着几分柔和的暖意。
阿里阿德涅、费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主动充当侍女,出入那联通战神山的厨房,将新鲜出炉的面包、刚炖好的浓汤、以及几道简单的家常菜肴,一一端上了餐桌。
食物的香气弥漫开来,透着朴素和温馨的味道。
使徒们有些紧张的心情,逐渐被平复。
在洛恩的鼓励下,他们放下局促和不安,一边享用着灶神赫斯提亚烹饪的晚餐,一边进行着有说有笑的交流。
十二人时而谈论自己对于《圣经》字句的理解,时而分享各地的风土民情,时而幻想着事成之后的愿景……
中央的洛恩时而耐心聆听,时而适当插上几句见解,时而为使徒们夹菜盛饭,催促他们多吃,全然没有一丝为【神】的高高在上,如同一位努力照顾着每一个“孩子”的普通【父亲】。
渐渐地,场上的气氛变得融洽,甚至是热络。
使徒们看向这位【父】的目光不再是敬畏,而是爱戴和亲近。
【神爱世人】的信念,如铁则般刻入他们的灵魂与骨髓。
至少,他们的【父】便是如此。
洛恩同样在打量着餐桌前的十二人,柔和的目光透着一丝复杂。
正如真正将佛教发展成系统化宗教,并推广开来的,不是释迦摩尼,而是阿育王一样,未来基督教的实际创始人也并非耶稣一人之功,而是各阶层出身,熟读经典,为传教奉献一生的十二使徒们。
道理很简单,释迦摩尼最初开创的只是一门学问和个人修行的方法。但宗教要的可不是学问,而是敬畏、传播、迷惑和无理由的相信。
作为传播佛学的最大功臣,阿育王本身的选择其实有很重的功利色彩。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击败十六雄国,基本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区域,建立了孔雀王朝。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
而这一转变,传说是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但实际上,那是因为他已经打下了几乎整个印度的疆土,不需要继续武力扩张。
相反,如何停下战争,号召民众不再仇杀和反抗,并认同孔雀王朝的统治,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