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长平烈侯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33章 长平烈侯 (第1/3页)

    对于窦老太后派自家子侄——尤其是两个最拿得出手的当代子侄,不请自来的参加这场意义重大的国家战略商讨会议,刘荣并没有什么太强烈的不满。

    在刘荣看来,外戚这个东西,和异姓诸侯、宗亲诸侯,乃至于后世的阉党一样。

    都是特殊历史时期,亦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必然会发生,且必须承担历史使命的群体。

    诚然,外戚之祸,诸侯割据之弊,阉党乱政之患,都意味着这些群体的存在,对封建王朝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从唯物的层面上来讲,凡事皆有两面性。

    对于后世,那些处于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政权而言,诸侯藩镇,固然是祸患根源。

    但对于如今汉室,尤其是汉初,乃至于更早的宗周而言,以诸侯王为载体的封建制度,却是华夏文化在那一时间阶段最先进、最巧妙的构思。

    跟明朝的皇帝说诸侯割据,遗祸天下,那除了朱重八重感情、不愿意听这些不利于儿孙的话之外,绝大多数明皇,都会认可这个说法。

    但你要是跟汉高祖、汉文帝,更或是周天子说分封制不行?

    那你只怕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外戚,其实也是一样的。

    对于更晚的后世王朝而言,外戚这个东西,真是一无是处,根本让人想不出有什么好的。

    但对于尚处华夏封建文明、封建社会早期的汉家——至少是西汉前半页而言,外戚天然具备的血脉加成,绝对是汉天子无法忽视的重点。

    在刘荣看来,诸侯藩王也好,外戚、宦官也罢,其实就像是‘华夏文明’这个学生,从幼儿园一点点考上小学‘中学,直到上大学、读研究生的路上,不可或缺的过程。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周天子,就是觉得分封制天下第一好!

    但到了小学阶段的秦汉,华夏文明这才意识到,分封制也不全是好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显露的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随着华夏文化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学历晋升,分封制本身带有的积极作用,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就好比加减法,幼儿园的小孩子需要掰着手指头算,确实很好用。

    但到了小学,简单的加减法已经可以心算得出结果,再去掰手指头,无疑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而汉家现阶段,还远没有达到‘视外戚为洪水猛兽,饱受其弊,却丝毫不需要用到其利’的程度。

    如今汉室,还是能从外戚群体的积极方面,得到许多正相反馈的。

    以至于即便出了吕太后、吕氏外戚那么一大家子的典型反面教材,汉家对外戚也依旧不是喊打喊杀,而是慎而用之。

    原因无他:利大于弊尔。

    再者,窦老太后此举虽然略显唐突,但考虑到来的两个人,如今在朝中的职务、身份,其实也就没那么不可接受了。

    窦婴自不用说。

    早在太宗皇帝晚年、先帝早年,就已经是闻名天下的大儒,哪怕抛开外戚的身份不谈,一个博士官之类的二千石虚职,也还是担得起的。

    后来,以大将军的身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窦婴有了武勋傍身。

    文名、武勋,再加上外戚身份,若非汉家自吕太后以来,对外戚子弟颇多防备,且太宗皇帝年间,章武侯窦广国拜相失败一事‘珠玉在前’,早在哪个时候,窦婴其实就已经够格做亚相御史大夫,并为担任丞相做准备了。

    而今,已经贵为汉相的窦婴,无论是职务,还是傍身的武功勋,以及对军事方面的了解,都足以让窦婴,有资格出现在这场关乎汉家未来的国家战略会议之上。

    真要说到起来,就窦婴这么个身份地位,这场会议刘荣没有主动召窦婴与会,反倒是窦老太后,要好好揪一揪刘荣的耳朵了。

    至于另外一位:太仆南皮侯窦彭祖,情况也相差无多。

    ——当朝九卿的身份,虽然不是‘非参加这场会议不可’的程度,但光凭这一个身份参加这场会议,也没人会觉得什么不对。

    尤其窦彭祖,还是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