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战,为止战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35章 战,为止战 (第1/3页)

    卫青话语落下,殿内一众高级将帅齐齐陷入沉思。

    倒不是卫青这番话,说出了什么石破天惊的好计策,又或是众人先前没想到,也无法想到的奇谋;

    而是卫青小小年纪,却能在这种关乎两大文明战略层面的讨论之中,居然能提出如此狠辣的方针。

    卫青说的没错。

    汉家在面对匈奴人,以及其他游牧之民时,之所以总是受制于人,除了游牧民族天然具备的高机动骑兵,使汉家很难慢条斯理的排兵布阵、步步为营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匈奴人‘没根’。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但在汉匈双方之间,这句话只适用于汉家、汉军将士,与匈奴人却毫不契合。

    ——匈奴人打来,汉家无论是将帅还是兵士,甚至于当地百姓,那都是要拼死一战的。

    即使不愿退,也是退不了。

    没人舍得抛家舍业,丢弃家乡而走,且兵临城下,想走也未必走的了。

    反观汉家主动出击,什么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好意思,俺们匈奴人都是游僧,压根儿就没庙!

    无论是如今的汉家军队,还是曾今战国列雄的军队,只要出现在草原上,游牧之民的第一选择都永远是跑,而不是打。

    因为打有可能赢,有可能输,且无论输赢,都必然会有伤亡、损失。

    但跑就不一样了,顶多就是费点力气。

    总的来说,就是草原太大了。

    数万里草原,却只供养数百万游牧之民,使得游牧之民非但可以大规模移居、游牧,也同样可以在这片天地间肆意驰骋。

    如果说,游牧民族是一头豺狼,那草原,就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羊圈。

    ——当羊圈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羊圈,其实就已经无法帮助牧羊人,更轻松的抓取羊圈内的羊了。

    一样的道理:对于游牧之民而言,草原之大,已经大到了不需要讨论到底有多大的地步了——反正也没人能把草原给围了。

    围不住,那就是无限大——至少和无限大没什么区别。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操蛋的状况。

    汉家主动出塞,费劲心思,费时费力,好不容易把一只几万人的军队,送到北墙以外千里。

    千里,这已经是深入草原腹地了!

    而且这千里,不考虑方向辨别、水源获取等任何客观因素——单就是只考虑速度,也需要汉家最精锐的野战军,走上至少十五天。

    十五天,才走出去千里,好不容易深入草原腹地;

    结果怎么着?

    人家匈奴人大老远看见你,喘口气的功夫连帐篷都收拾好了!

    等你感到个把时辰前还存在、还人声鼎沸的匈奴部族营地,人家都已经走出去十好几里地了。

    若是丢下辎重策马狂奔,个把时辰的功夫,甚至能让骑术娴熟的成年男子,在这个把小事中窜出去百八十里地!

    然后你就杀掉了。

    十五天,数万大军,冒着大风险深入草原腹地,好不容易碰到一个部族,结果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好,问题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

    追?

    还是撤?

    亦或是留守原地?

    追,肯定是追不上的——汉家的步兵行军速度,外加后勤保障线路的构建,是的出塞作战的汉家军队,连骑小马驹的游牧之民少年,乃至于乘坐牛车的老弱妇孺都追不上。

    撤,更无从说起——且不说这大费周折出来一趟,毫无斩获的空手而归,会引发怎样骇人的负面舆论,但就是这怯战之罪,就足以使得这支军队的指挥着吃不了兜着走。

    留守原地,则是三个选项中最蠢的。

    ——你要是追,哪怕你追不上,也好歹是个震慑,人家起码怕你;

    ——你要是撤,那即便被尾随,也大概率不会被游牧之民太过强硬的‘挽留’。

    可若是留守原地,那一切就都晚了。

    就像是一个狼群的窝,被你机缘巧合下找到了,可惜你刚到,狼群就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