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百家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42章 百家 (第1/3页)

    在后世,人们对于文景之治后,昭宣之治前的这段时间——尤其是汉武大帝在位期间的事,讨论最多、关注最多的,无疑是卫青霍去病连战连捷,北逐胡虏。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其在位数十年的皇帝生涯中,最值得说道,同时也是唯一挑不出毛病的成就,也正是对外军事战略的多次胜利。

    但除此之外,汉武大帝在位期间,也还有另外一件‘疑似功绩’,是饱受争议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很多人说,百家无需罢黜,本就将亡;

    儒术无需独尊,本就将兴。

    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华夏文明迎来了一段文化思想高速发展、碰撞的辉煌时代。

    及六王毕,四海一,原本争鸣的诸子百家,却已是大浪淘沙,十不存一。

    ——曾几何时,与墨家平分华夏学术界、舆论界的杨朱学派,在秦一统六国之后,早已消失的影子都看不见。

    墨家即便还存在于人世间,也早就不是‘天下诸学,非杨即墨’时期,那令天下人神往的显学。

    杂家、墨家、农家,成了秦统治天下的辅助手段;

    原本活跃于天下各地的名家、阴阳家、纵横家,都只在秦廷赐予的某个部门,得以保留自己最后的火种。

    至于家等不入流的学说,更是全然被‘放养’,根本没人关注。

    等始皇驾崩,秦二世而亡,后楚汉相争,高祖立汉,天下百废待兴,十室九空。

    百姓民连肚子都吃不饱,连地都没力气种,什么诸子百家、治国之学,自然大都失去了散播的土壤。

    哪怕是聊胜于无的贵族高门,也只有黄老学在内的寥寥几家,还能在这方兴未艾的刘汉王朝,得到一些聊胜于无的市场。

    及至高皇帝伐灭异姓诸侯,让天下真正从战争的动荡中解脱出来,真正进入安定祥和的时期,诸子百家在汉家得以留存的部分,也已经非常明确了。

    ——因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之国策,黄老学为汉家第一,及唯一显学,外加执政学派!

    汉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受到黄老学极为深远的影响。

    金字塔尖是黄老学,往下,便是法家与儒家并立的第二梯队。

    这第二梯队,看似是仅次于黄老学,但实际上,在汉初却是没比家、纵横家等‘在野党’好到哪里去。

    原因也非常简单:暴秦刚灭亡,法家作为暴秦之所以是‘暴’秦的罪魁祸首,仍饱受天下人指摘。

    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法家的严苛律法,如果不是李斯搞出来的一系列骚操作,秦压根儿就不会二世而亡!

    正所谓: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也。

    为了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避免和秦一样二世而亡,汉家自然应该对秦亡的罪魁祸首:法家学说敬而远之。

    法家是‘戴罪之身’,身负‘使秦亡’的罪孽,儒家则简单多了。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汉皇喜酷吏,狱中多冤死。

    一句‘太祖不喜’,就足以使得儒家,在秦亡之后仍久久出不了头。

    上行下效嘛!

    上位者喜欢的东西,底下的人自然会逼自己喜欢;

    而上位者讨厌的东西,底下的人再喜欢,也只能逼自己讨厌起来。

    黄老显赫,儒、法蛰伏,其余百家也都随着秦亡而汉兴,各自走向了衰亡。

    农家成了农稼官,成了农业方面的专业人士,却不再以‘农家’自居,不再坚持学术纲领。

    阴阳家分成了观星官和日者,也就是卜卦两个分支,都分别成了各自范畴的专业人士,同样不再具备学派追求。

    余者,诸如杂家、纵横家、兵家之类,也都随着历史长河,而逐渐消弭于风雨之中。

    及至文景之治,曾经的诸子百家,事实上已经只剩下黄老,以及儒、法三家,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学派。

    而这三方中,黄老学在汉室初,那个百废待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