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45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1/3页)

    从本心上来讲,刘荣倒还真不排斥这种变化。

    ——如果时机成熟,且真有这么做的可能,刘荣还真不排斥自己,成为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帝王。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连封建王朝都还没玩儿明白,就要大踏步埋进新时代、新整体,那纯粹就是在自寻死路。

    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不过是从分封制到封建制的步子迈的大了些,尚且都扯到了蛋,搞得嬴秦二世而亡!

    还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在嬴政那‘震惊历史的一步’的基础上,稍稍退了半步,在历史倒车的油门上轻踩了一脚,才总算是稳住局面,享国两汉四百年。

    就更别提在短短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华夏文明才刚步入封建王朝的当下,搞那只存在于理想中的无政府体制了。

    但这些话,刘荣没法跟墨家的那些个理想主义者去说——非但说不明白,也必然说不通。

    毕竟事涉墨家的学派根基,以及核心理念,单靠刘荣上下嘴皮子一碰,根本不可能让墨家动摇信念。

    所以,刘荣得出结论:过去这些年,汉家对待墨家,以及诸子百家当中,其他奇奇怪怪的学派的方式,是对的。

    ——冷处理。

    即不承认你的存在,也不否认你的价值。

    不将你视作一个整体的学派,而是只关注你内部的具体个人。

    如墨家,汉家从来不在正式场合提及这个学派,也不会在任何行文、诏令当中,引用《墨子》所记载的典故。

    但对墨家的成员,尤其是那些技艺高超的墨者匠,汉家则给予其‘官匠’的待遇。

    不在乎此人是否为墨家出生,而是和其他所有工匠一视同仁。

    工匠技术好,那即便是墨家出生,也同样优待;

    技术不好,那即便是再怎么根正苗红,也根本没有特殊待遇。

    一切都以技术水平为准,水平高则待遇高。

    说白了,就是把墨者当工匠来看待,全然无视所谓的‘墨者’身份,以及墨家作为学派学说存在。

    其他学派也差不多。

    家,汉家也历来是即不承认,也不否认。

    加之该学派的成员,大都是有钱有闲的权贵,所以就更不去理会了。

    平日里,该学派写点《宫廷秘闻》《太宗秘录》之类的读物,汉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必要时,还会主动找上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汉家定制一些正向的,具备统战意义的作品。

    但要说家的执政理念?

    别说如今汉室,又或是刘荣了——怕是家自己,都早就忘了自己是个正儿八经有理想、有执政理念的学术学派了。

    还有几家,也是类似的情况,但混的比墨家、家要好很多。

    ——如农家,已经被无缝衔接进了汉家的官员体制,成为了‘农稼官’为代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再比如阴阳家,以‘观星官’‘卜者’为代表,成为了汉室官方神学部门、天文部门的重要技术骨干。

    而在一场失败的实验之后,刘荣对墨家的未来,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

    ——让墨家成为秦时的法家、汉初的黄老,亦或是未来的儒家那般的执政学派,显然不可取。

    至少在未来千儿八百年内,墨家那套过于先进的力量,还不适合尚处于落后、愚昧时期的古华夏。

    但墨家的科学技术,以及‘格物致知’的科学理念,却是刘荣非常赞同,且对华夏文明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价值观。

    所以,墨家也没必要,或者说不应该被完全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不能成为执政学派,又不应该彻底被埋没,自然,就只能和过去一样,以‘工匠’,或者说是工科专业人才的方式继续存在。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墨家的技术很好,对技术和科学的理念、态度也很值得采纳。

    但搞政治之类的,墨家还是算了吧。

    专业人士就应该专注于本专业,工程师就应该专注于搞工程。

    政治这门复杂的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