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还有时间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73章 还有时间 (第1/3页)对于儒家,刘荣从个人情感上,自然是相当不喜。
因为在刘荣看来,古华夏绝大多数苦难,几乎都源自于后来,在歪路上越走越远的儒学。
前世,刘荣曾听人说,秦汉风骨,都是被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学,给抽了个一干二净。
对这种说法,刘荣不置可否——谈不上有多赞同,却也没觉得完全不对,只能说是有待商榷。
但历史上的衍圣公家族世修降表,无疑是让后世万千华夏之民唾骂,也算是遗臭万年了。
刘荣当然明白,祖宗的过错不该由后人背负,后人的过错也不该由祖宗负责。
好比衍圣公家族世修降表,刘荣再怎么不讲道理,也不至于将其怪罪在孔夫子头上。
但刘荣却也认为,衍圣公家族世修降表,以及后世的儒生们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以至于闹出头皮太痒、水太凉的笑话,和儒学本身的特性,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
——儒学,天然就是为地主乡绅,或者说是地方豪强势力代言的政治学说。
在儒家的治国理念、执政哲学当中,随处可见乡绅地主的影子。
在儒家看来,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状况,必然是乡绅地主做精神表率,以及实际意义上的代表、掌控者,带领底层民众扶持地方安定和运转。
但历史的教训告诉刘荣:儒家理想中的‘乡绅’,恐怕只存在于理想之中。
从历史长河当中,刘荣看不到所谓的‘良绅’,看不到能做表率、榜样的地主豪强。
刘荣看到的,只有无情压迫、剥削底层民众的万恶地主。
这类人,在古今中外都存在。
而儒家的存在,却让这些卑劣之人,在古华夏大地,具备了最坚实的法理基础。
——地主豪强压迫民众,原本是一目了然的错误;
但儒家的存在,却让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都流淌着贫苦民众血海的恶劣群体,披上了一层‘良绅’的皮。
单就这一点,刘荣就可以说一句:对于诸夏而言,儒学,是千古罪人!
是儒学的存在,让古华夏的地主豪强,具备了合理合法,甚至合乎情理的剥削底层民众的理论基础。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刘荣从个人情感层面,对儒学的厌恶达到了极致,甚至到了‘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的程度。
只不过,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一个勉强算得上合格的青年天子,刘荣也同样清楚:很多时候,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不取决于个人喜好,而是应该以客观现实、宏大局势为基准。
先帝后三年,也就是刘荣太子监国那三年,刘荣从先帝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也同样是这一点。
先帝曾告诉刘荣:如果单凭个人喜好,就决定国家大事,那必然会酿成大祸。
因为天子,本就代表着宗庙、社稷。
按照权责对等的逻辑,天子即富拥天下,也同样要为天下负责。
天子固然可以凭借个人喜好,来做出影响天下的决策;
但天子的决策最终,却不会引发只影响天子个人的后果,而是会影响整个天下。
——天子做出正确的决策,不会只让天子本人获益,而是更会让天下获益;
同理,当天子做出错误的决策,受伤害的也绝不会只是天子个人,而会是整个天下。
所以,每当做出重大决策时,刘荣都会反复提醒自己:事关天下安危,无论利弊,影响都会遍及天下,绝对不能只凭个人喜好做决策,甚至要尽可能不掺杂个人情感因素,而是应当以天下利弊的立场出发。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因愠而致战,便是类似的道理。
正是因此,刘荣对个人情感上无比厌恶,甚至堪称‘仇恨’的儒家,才会如此的宽容。
没错。
在刘荣看来,过去这些年,儒家所遭受的所谓‘不公正’待遇,非但不能算作是不公,反而还有些太宽容了。
毕竟按照刘荣个人情感上,对儒家的厌恶程度,儒家就是彻底失传,都无法为世修降表的衍圣公家族赎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