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给得太多了, 不能贪心(4k)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1332章 给得太多了, 不能贪心(4k) (第1/3页)

    高振东说的这东西,其实在21世纪的军迷眼里并不陌生,来自白熊的音乐台雷达,确切说是来自20世纪全世界最为超值的一笔军购——956“现代级”驱逐舰的引进。

    毫不夸张的说,956这笔买卖,是世界上最为超值的一笔军购,并且没有之一。当然,前提是得有能力消化掉956,而不是仅仅拿它当一条还算先进的驱逐舰来使用,例如某些有声有色的大国,连几十年前的萨姆-6都消化得牛头不对马脖子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一宗生意值不值得,还得看自己的能力,世界就是这么的现实。

    正是通过这笔军购,我们一举建立了真正有效的海空攻防体系,这里面不止有防御,还有进攻,至少是行之有效的超视距进攻。

    而这个超视距进攻里面很重要的一环,正是这个音乐台雷达,而不是那个改进之前射程只有80公里的日炙反舰导弹,那个反舰导弹的性能也就那么回事,说是航母杀手,大概属于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过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误会是,“音乐台”是天波雷达,其实不是,虽然两者有那么一点像,都是通过大气结构对雷达波的特殊反射达到目的,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挺大的。

    “大气波导?高总工,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波雷达啊。”这正是大气波导雷达容易让人犯迷糊的地方,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专业人士刚听见都得迷糊。

    高振东摇了摇头:“两者之间区别很大,这么说吧,如果用光来做比喻的话,天波雷达中的大气起到的是镜子的作用,而大气波导雷达起到的是光纤的作用。虽然这个比喻不是那么的很准确,但是很形象。”

    这么一说,同志们就有点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主要是实在太形象了。

    难怪高总工一开始要用光纤来起手,原来还有这个作用,要用一个行外的例子来给行内的人形象的说明一件行内的事情,这也真的没谁了。

    但是你别说,这效果还真好!高总工就是高总工,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主要是让光循规蹈矩的弯曲前进这件事情,给大家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震撼这种感觉,是不分行内行外的。

    说完这个比喻,高振东又补充道:“大气波导的电磁波反射面,是大气中因为天气、温度等各种原因形成的空气密度骤变区域。这一点只要了解大气折射的同志都知道,在地面上观测太空目标,位置是不那么准确的,因为存在大气密度不同导致的大气折射,学过物理的就知道,当入射角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折射就会变成类似全反射的形式,这和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是类似的……我算过,理论上,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在达到可用的前提下,大气波导雷达对舰船的探测距离,大概是200~400公里!”

    例子形象,原理其实大家也知道,只是在这之前没往这个方向上去考虑,高振东这么先举例后理论的一说,雷达所的同志就反应过来了。

    海装局的同志对前面那一堆不是很关心,或者说没有听得非常懂,但是数字他可是很懂的!他也只记得那个数字了!

    “200~400公里?哎呀呀,200就够了,200就够了!”他乐得嘴都合不上,什么受气象限制,误报、易受干扰什么的,都先扔一边去,距离就是一切!甚至他们还觉得怪不好意思的,400公里也太多了,差不多得了。

    雷达所的同志关心的点倒是不太一样,有那么一点点明白过来,但是产生了新的担忧:“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知道,您搞的光纤,这里面的光是要通过主动手段引出来的,否则它只能在光导材料的末端才能从光导纤维中发射出来,而雷达探测,我们是没有手段把电磁波在远方主动引出来的,也就是说这束电磁波会永远在大气波导中前进,根本没机会接触到海面上的敌舰啊。”

    高振东一听,坏了,形象过头了……

    还得画图,高振东抓起了粉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