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 章 眉目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38 章 眉目 (第1/3页)

    李元嘉回到了长安。

    这一年半里他几乎每日都呆在水街那里。

    在短短的一年半里。

    水街成了除东西两市外的第三个货物集散地。

    依靠着环绕着长安,并和泾河,渭河相通的长安八道水系。

    大批棉布以长安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发散。

    大批的白叠子再回到这里。

    一匹健壮的马一次可拉三百斤货物。

    排除掉死沉死沉的马车自身的重量。

    其实算下来也就二百斤出头的货物。

    而且马匹还得喂养。

    干了重活还得吃上等的材料,还要换马蹄铁。

    可船不一样了。

    行走在河道上的小船,一次最少都能拉五百斤。

    江河上的那些大船,一次上万斤。

    载货量大,速度快。

    商家都会算账,他们知道哪个最合算。

    因此,依靠着便捷的河道,仙游工坊纺织出来的成捆布匹坐着船。

    不知疲倦的朝着远方而行。

    王玄策的税收改革法就是在这里实行。

    在这里,有一大帮子愿意做这个事情的学子。

    他们记录着数据,也聆听着各商家的意见。

    然后汇聚到一起,呈现在皇帝的案桌上。

    总的说来,好的有,不好的也有。

    好多商家不开心了。

    因为他们赚的越多,需要给衙门缴纳的钱也就越多。

    不像是以前,赚十个钱,交给衙门两个就行。

    虽如此,但他们也很满意。

    交的钱虽然多了,但是套在脖子上的绳子却松了很多。

    财产得到了保障。

    不怕勋贵家往自己生意里伸手了。

    总的来说还是赚钱的。

    百姓们是最开心的。

    因为他们不忙时做的那些竹篮,筐子,上山采的药草等赚的钱。

    只要没有达到衙门设定的那个坎。

    都不用交钱了。

    “消息走漏”出去后,集市火了。

    十里八乡的百姓宁愿走几十里路。

    天没亮就挑着货物出发,也要来这里卖东西。

    只为多赚那么一两个铜板。

    卖完了之后,蹲在河边一边喝着冰凉的河水,一边啃那冰凉的死面饼子。

    然后美美的想着再存一些。

    帮家里的二小子说一门亲事。

    到了今年,水街这边十五日一开集市人多的吓人。

    卖什么的都有。

    仙游县衙一口气招了二十多名衙役护卫治安。

    如果集市的日子恰好和书院休沐的时日撞到了一起。

    那才是大场面,数万人在这里。

    湖面上全是各种小船和无聊学子们放出的花灯。

    卖白开水都能赚钱。

    在湖边的豪宅的二楼,那断断续续的古琴声又响了起来。

    躲在闺房的小娘子。

    透过窗户的缝隙,偷偷的注视着书院的学子。

    百姓满意,朝廷也很满意。

    因为税收钱更多了。

    这里越红火,人越多,朝廷税收也就越多。

    在稳定的政策下,一切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