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董卓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714章 董卓 (第1/3页)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东汉末年权臣,西凉军阀。
董卓生长于凉州,喜欢结交羌族豪杰,以勇猛闻名;早年被朝廷征召为羽林郎,因战功先后升任军司马、郎中、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后来被免职。
不久,董卓又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升任中郎将,讨伐黄巾军;
韩遂、边章等人在凉州叛乱,董卓受命前往征讨,因功获封斄乡侯,升任前将军、并州牧。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少帝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征召董卓率军进京勤王;
不久,京城发生宦官之乱,何进被杀。董卓率兵在北邙山救驾,平定宦官之乱,又指使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掌握京城军队指挥权。
董卓升任司空,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即位,不久就弑杀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威震天下。
董卓升任太尉,晋爵郿侯,不久又自任相国,专权擅势。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祸乱朝纲,各州郡举义兵讨伐董卓,董卓胁迫汉献帝及群臣迁都长安,纵火焚毁洛阳宫殿。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与董卓大将吕布密谋诛杀董卓;同年四月,董卓被吕布所杀,死后遭王允夷灭三族;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占长安,杀害王允。
时人及后世都将董卓视为逆臣加以批判,如刘备、曹操、袁绍、孙坚以及诸葛亮、孙权、荀彧等人对董卓废立天子、祸乱朝纲都痛恨不已,称他窃取国家权柄,穷凶极恶,骄横残忍,专权擅势。
后世史家如陈寿、裴松之、范晔、郝经等人认为董卓窃取权柄,贻害无穷,虽然最终被诛杀,但也由此酿成了汉末天下大乱的事实。
董卓是陇西郡临洮县人,少年时期就崇尚侠义,曾经到羌族人居住的地方游历,与羌族首领相识;后来返回故乡耕种田地。
他结识的羌族首领中有人前来投奔,董卓邀请他们到家里,将耕牛杀掉招待来人,宴饮为乐。羌族首领感谢董卓的盛情,将一千多头牲畜送给董卓。
后来郡府征召董卓为官吏,让他监视州郡境内的盗贼;当时有胡人外出掳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礼聘董卓为从事,让他率领骑兵讨伐胡人,击败胡人部众,斩首和俘获敌人千余名。并州刺史段颎向三公府举荐董卓,董卓被司徒袁隗聘任为幕僚。
汉桓帝末年,朝廷在陇西地区选拔良家子弟充任羽林郎。董卓因为才能和勇武入选,被任命为军司马,跟随中郎将张奂攻打并州立下战功,升任郎中。
此后,董卓又先后担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在担任西域戊己校尉时被免官。不久,董卓又被朝廷征召担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升任中郎将,率部讨伐黄巾军;因为兵败,被撤职抵罪。韩遂、边章等人在凉州起兵反叛,朝廷恢复董卓中郎将的职务,命他率兵向西讨伐韩遂。
董卓的军队在望垣峡的北面,被羌人和胡人数万军队包围,粮食断绝。董卓假装捕鱼充饥,在回撤的必经之路上修筑堰坝截断河道,暗中命军队从堰坝下面渡河,等到敌军赶来,董卓下令挖开堰坝,河水猛涨,敌军无法渡河追击。
当时朝廷一共派出六支军队出兵陇西讨伐韩遂,其他五路军队都打了败仗,损兵折将;只有董卓的军队全军而退,驻扎在扶风郡。
董卓因功封为斄乡侯,封邑千户。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春天,陇西太守李相如反叛,与韩遂联合进兵,杀掉凉州刺史耿鄙;
耿鄙的帐下司马扶风郡人马腾也举兵反叛,与韩遂联合,率兵进攻三辅地区。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年,韩遂、马腾等人又进攻陈仓;
朝廷于是任命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一起率军征讨韩遂、马腾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