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 争储心思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千零七章 争储心思 (第1/3页)事关天家私事,这些问题太过敏感,哪怕李云去问杜谦,杜相公大概也不会很实诚的回答他。
但是孟青会回答。
这位宣国公,还是半大小子的时候,就跟着李云了,是李云一手把他带起来的。
两个人之间虽然只差了五岁左右,但是当时二十出头的皇帝陛下,真实年龄可不是二十岁,这么多年,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把孟青当成儿子在养的。
而孟青,也跟李云很亲,他虽然不会自认为是李云的儿子,但是改姓李姓之后,也把自己当成了李云的自家人。
因此,此时他才能直接回答李云。
李皇帝想了想,问道:“许他掌兵否?”
孟青很直接的摇了摇头:“不许。”
孟青看着李云,开口说道:“陛下,长安有长安驻军,如果有需要二殿下领兵,临时调派就是了。”
李云想了想,才默默点头。
在章武一朝,就藩地方的诸皇子,领兵或者不领兵,对于李云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要他活着,不管是谁都掀不起浪。
甚至,如果让诸皇子领兵,还可以飞速的扩大李家,也就是皇室的权力,让李家这个草莽之家,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天底下最庞大的势力。
这个庞大,是指占据天下四方。
而现在的李家,只能说是强大,而谈不上庞大,因为整个李家,真正强大的就只有李云一个人,李家其他人,少有领兵的。
做皇帝之前,李云也了解过许多历史故事,他曾经对于朱皇帝的一些做法不太理解,觉得朱皇帝将儿子分封出去,并且让儿子们各自掌兵,甚至封出了许多手握重兵的塞王。
这样一个封法,将来必然大乱。
七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殷鉴,距离朱明也不是特别特别远。
曾经的他,想不太明白,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多教训在前,朱皇帝还是要这么做,当时的李云觉得,朱太祖骨子里还是个老农民,眼皮子太浅,因此做出一些不智之举,最终导致靖难之乱。
如今,做了十年皇帝之后,他再回头去观望两个世界的历史,很多事情才豁然开朗。
朱皇帝是个农民出身,或者说,他干脆就没有什么出身可言。
他初登帝位,根本没有什么皇室可言,跟李云现在的处境,几乎一般无二。
而想要最快的速度,将皇室的影响力,推广到天下各地,或者说,至少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并且感受朱明皇室,那么个分封法,的确是最快的途径了。
到最后乱起来,也是乱到自家锅里。
如今的李云,满十六岁的儿子就只有三个,假如他现在突然没了,若是有哪个权臣控制了军队然后篡了位,他的儿子们,连说话的声音都不会有。
即便有,也很少有人能听得见。
皇帝陛下一个人默坐许久,最后才看了看孟青,开口说道:“这个事,我再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