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新政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新政 (第1/3页)“什么?”
“要重新配音?”
当晚,张远在与央视那头联系后,给大狗哥去了个电话。
“对,重新配音。”
“不是全片配,而是部份。”张远则胸有成竹的回道。
“哪部分?”狗哥玩了命的挠头。
《我的兄弟叫顺溜》刚上,成绩还挺好。
怎么突然要配音呢?
在央视播的没毛病呀。
张远知道他一听就着急。
大狗哥是豪爽人,同时也是急脾气。
然而做事最重要的就是有耐心,不能着急。
“只是少部分要重新配音。”
“就是带方言的那部分。”张远坚定的答道。
“方言……有关系吗?”狗哥听到他的话后,更迷糊了。
“这不是挺接地气的,观众也爱看。”
张远称是。
影视作品中出现方言,其实对作品来说是好事。
因为方言显亲切,而且有些方言俚语能很好的表达某些辞典中词汇难以完美解释的含义。
比如说帝都和津门这边的土话“又勾勾又丢丢”。
说女人身材样貌好,而且是略微偏一点点性感或者低俗的一种描述。
怎么翻译?
这词是从津门话“又鼓拎又丢秋”中演化过来的。
一开始这词是形容女娃长相精致,身材窈窕。
后来演化过程中,意思逐渐就变了。
勾勾是说鼻梁,腰部等地方有曲线。
丢丢是说走起路来胸和臀晃动的样子。
到了川蜀地区,骂人的口头语成了“妈卖批”。
大致是“她妈的”的意思。
可正经翻译,就是你妈是卖那个做生意的……
南京,安徽等地的口头语“一比屌糟”,大致意思是一塌糊涂。
可要正经翻译,那意思就是男女私密部位互相碰撞。
到了魔都这边的口头语成了“册那”,基本当语气词用。
正经翻译是“艹尼玛”。
这些方言词汇都不好听。
可一旦出现,熟悉的观众就会感到亲切。
而且能快速为角色贴标签,一听就知道是哪儿的人。
这是一种最方便高效,低成本拉进角色与观众间距离的手段。
就像赵本衫在多年的春晚舞台上,让全国观众听到并熟悉了大量东北方言。
瞎摸杵子,忽悠,蔫,苶。
若是不让本山大叔说东北话,他的作品喜剧效果得差一半以上。
因为很多双押,辙口,他都是从东北方言上找的。
“狗哥,05年广电出过一个通知,你知道吗?”张远不急不缓的说着。
“这个通知的内容是限制方言剧。”
“哦……好像有听说过。”大狗哥拍了拍自己的后脑勺。
“不对啊,这就是个通知。”
“上头出了后就没有继续发文,也没出强制规定。”
“咱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搭理上头。”
“是,之前一直是这么干的,但现在不能这么干了。”张远断言。
“你的意思是……”狗哥有点回过味来了:“上头要出进一步的法令了?”
“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张远调皮了一下。
是的,09年电视剧行最重要的几项整改规定之一,就是上头出台了全新的“方言限制令”。
条例的具体内容为,除了地方戏曲相关节目以外,电视剧应以普通话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