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大问题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大问题 (第1/3页)“凭什么!”
“凭什么好处都让他占了!”
与在巴黎带着姜一朗到处蹓跶的张远不同,老韩这边正头疼呢。
前几天发了牢骚的于东刚压下。
之前因为张远在外勾搭七个大妞的事,于老板说他不符合《十月围城》的爱国主义形象。
有点公报私仇的味道了。
但现在经过张远的一通操作,尤其是被日媒点名批评后他的回复,让其成为了全国“最爱国”的男演员。
这个人设被他彻底立住了。
所以于东之前的质疑迎刃而解,没再找老韩说过这事。
可有人欢喜有人愁。
于东不言语了,陆穿又来劲了。
老韩这叫一个头疼,我的这帮关系户一个个的……
还能不能让我省心了。
陆穿“宝宝”又来找家长告状了。
他发声,和于东不吱声的理由是同一个。
张远是忠臣,那我是奸臣喽?
为啥明明电影是我拍的,现在爱国,人气,一切好处都落到了他的头上。
于是朝着老韩一通抱怨。
严肃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不是谁都能拍的。
《东京审判》是上影厂的片子。
《拉贝日记》是桦宜和荣信达这俩帝圈关系户。
《南京南京》又是陆穿这关系户。
这种题材的电影,只能给“自己人”拍。
就像《志愿军》和《长津湖》都是陈诗人拍的,连老谋子和冯晓刚这俩同期大咖都资格。
在上头眼里,这都是露脸,能在华夏电影史上留名的机会,肯定要交给“靠得住”的人。
实则没一个靠得住的。
这帮老帝圈的关系户,屁股歪的厉害。
可终究,这项目是给陆穿长脸来的。
同时也是给他一个拍摄商业化大制作电影的机会。
《南京南京》这片子有战争戏,一个场景几百位群演,别看题材沉重,但无论服化道还是投资,都是国内顶级商业片标准。
可现在最大的“桃子”却让张远摘了去。
如今一提《南京南京》,观众率先想到的不是陆穿,刘叶,高媛媛,范围。
而是张远带着七个模特看片,结果被日媒攻击了。
在岛国眼里的罪大恶极,到了华夏观众眼中,就是“民族英雄”。
无奈华夏演员和导演,腿脚不好,跪西方的人太多了。
动不动就是西方先进,西方如何如何……
张铁淋说国内的博物馆太闭塞,只展示自己国家的东西。
不像大英博物馆,人家展示的是全世界的文化。
???
这种话都能说的出口?
大英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
但张铁淋早早就加入了英国籍,人家帮自己国家说话,何尝不是一种“爱国”。
文艺圈就这种货最多。
而且那些年大量演艺圈大佬加入了外籍。
斯琴高娃,张铁淋,李连界,巩俐……无不是影帝影后级的。
真正演艺圈名人加入外籍开始变少,是从80后这批开始。
像茜茜,窦骁这种小时候被家人带去国外不算,其余如黄小明,邓抄,胡戈,保强……这一批人基本没有移民的。
这就是心态和时代的变化。
华夏有一批精英,而且是各行各业的老牌精英们。
他们除了华夏会崛起这件事不信外,任何外来消息都信。
唯独不信自己国家。
这种人在某个阶层和部分领域中非常常见,数量奇多。
演艺圈也不少。
所以普通观众,其实非常反感这些人。
可偏偏这帮移民的货,还总大言不惭的做出一副我就该这样,我是对的,你们不懂。
这态度就值俩抡圆了的大嘴巴。
现在突然间,华夏演艺圈出现了一股“清流”。
公开爱国,公开抵制外媒,丝毫不惧怕小鬼子的打压。
观众能不爱嘛。
心里眼里,肯定只有他。
敢为人先的勇气,就受到了相当多的赞许。
张远就是故意踩着陆穿上位。
你难受不?
憋着。
让你有苦难言。
陆穿浑身难受。
风头都被抢了,功劳也被抢了。
就像陈诗人不明白《梅兰芳》不好,《叶问》好的等式是怎么成立的。
陆穿也想不明白,为啥张远莫名其妙一通操作,就成了正面典型。
现在网上都说他是真正的“叶师傅”。
叶问在电影中打鬼子,他在现实世界中打鬼子。
而且明明勾搭七个模特……陆穿想到这事就牙痒痒。
他绝不会承认自己羡慕。
这本是坏事,在海外玩的那么骚,看你还怎么当偶像。
可现在网上的风评都翻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