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芯片产业初见曙光,一期工程竣工
第456章 芯片产业初见曙光,一期工程竣工 (第3/3页)
刚开始完全可以依靠芯片代工业务来发展壮大,培养自己的人才。”
“将来自己的人才规模上来了,经验上来了,想要提升技术水平就没有那么难了。”
“并且通过代工的过程,我们也能从客户那边学习到不少的东西。”
“甚至把一部分客户的工程师直接挖过来给我们干活。”
要代工生产一款芯片,肯定是需要掌握全套的技术资料才行。
要不然你怎么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出来呢?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岭南半导体的员工的技术水平,肯定是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的。
再迭加今后国际环境的变化,江辉还是很有信心的。
……
“欧德宁,董事会已经正式的决定淘汰一部分的落后产能,把资金全力集中到最先进的芯片制程研究和生产之中。”
“今后我们在计算机领域保持一直领先的地位,耗费的人力物力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一些相对落后的CPU,在市场上也还是有需求,我们没有必要直接放弃。”
“这部分的生产就交给通过了你们验证的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
英特尔内部,也是很快就有了进一步的动作。
在欧美的这些大企业里头,隔三差五的调整一下发展战略,砍掉或者削弱一些业务,算是很常见的事情。
现阶段,将相对落后的一些芯片生产在内部砍掉,相关人员转移到高端芯片上面去。
就算是符合英特尔调整战略的事情。
“没问题,我们跟采购部门会一起合作,让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都开始给出我们这一批芯片的代工生产安排和报价等相关的信息。”
“到时候我们会结合QCD方面的评价,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欧德宁对CEO的这个指示,并不感到意外。
上一次去华夏出差的时候,其实内部就已经有这个方向了。
要不然压根就不会有这样子的安排。
“外面现在已经知道我们在做这方面的调整,有可能AMD等其他的竞争对手也会做类似的调整。”
“所以跟代工厂的沟通合作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方面要保持我们的主动地位,另外一方面也不要把关系搞的太僵硬。”
“它们是我们的供应商,但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别因为一些小问题把它们给推到了我们的竞争对手那里面去了。”
甲方在乙方面前,往往都是比较强势的。
这一点,其实也不算是什么秘密。
为了避免这样子的做法给英特尔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内部肯定是要再强调一遍。
而伴随着英特尔这边的决定,相关部门的人员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都收到了正式的联系,开始针对具体的项目展开报价。
……
“桑德斯,英特尔那边正式的采取了跟代工厂合作来降低芯片生产成本的方案。”
“这必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为AMD的销售总监,琳娜这段时间都在关注英特尔的动静。
在计算机CPU市场,AMD和英特尔之间的竞争是最激烈的。
作为后来者,AMD从1969年创业至今,总裁桑德斯也算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成绩。
曾有人开玩笑说,Intel筹资500万美元只要5分钟,而桑德斯筹资5万美元却要花500万分钟。
桑德斯还不忘对普通员工进行福利鼓励,比如定期举行大型聚会、给普通员工发放礼物、承诺永不裁员等等。
视员工为生命让桑德斯在与英特尔艰苦的斗争中获得了有力的支撑力量。
本来好不容易局面开始出现一定的变化,没想到英特尔那边又有了新行动。
“芯片代工这个事情,并不是只有英特尔可以做。”
“如果台积电或者岭南半导体的代工成本比我们更低,那我们也可以选择将一部分的CPU交给它们去代工生产。”
桑德斯不觉得英特尔依靠芯片代工就能完全颠覆自己在芯片成本方面的劣势。
固然,英特尔是电脑CPU的发明者。
但是曾经领先并不表示能够一直领先。
只要AMD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他是有信心追上英特尔。
当然了,现阶段他也只能说是追上英特尔,不敢轻易的说超越英特尔。
“那我们是不是让技术部门和采购部门安排人员去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展开审核工作?”
“这样子后续如果我们需要把芯片交给对方生产的话,也可以快速的进行响应。”
琳娜这个提议,完全是站在降成本的方向去说的。
成本降低不下来的话,那么她们销售部门卖东西的时候,就不能以很低的价格去销售。
这绝对是非常不利的一件事情。
毕竟现在的电脑价格还是太贵了,消费者也好,生产厂家也好,对价格都比较敏感。
CPU作为关键的零件,占据的成本比例是比较高的。
“先考察一下倒也没有关系,甚至考察通过之后可以找他们去询价,把握一下芯片代工的成本情况。”
“同时也算是间接的了解一下英特尔的芯片代工成本。”
“不过最终我们要不要跟英特尔一样采取芯片代工的模式,还要结合确认结果来看。”
芯片代工毕竟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到底是好是坏,桑德斯心中也没有谱。
AMD能够走到今日的局面不容易。
要是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导致局面糜烂,绝对是他接受不了的事情。
“嗯,肯定是要确认芯片代工厂家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都没有问题,并且成本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才行。”
“要不然我们这么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琳娜自然也能明白桑德斯的担忧,所以明确了这段时间应该做什么,就没有进一步的逼着桑德斯做决定。
而伴随着AMD开始跟着英特尔的节奏行动,自然也有更多的厂家开始有了动作。
IBM、苹果和德州仪器,都在探讨芯片代工的可行性。
一部分交给代工厂生产,一部分自己生产,英特尔的这种模式至少资本市场是认可的。
其他厂家自然也就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