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292章 救与不救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卷四 第292章 救与不救 (第1/3页)

    若要找出一个汉末诸侯中最像董卓的人,那绝对只能是公孙瓒。

    虽出身大族,却不被重视,出仕之时不过是郡吏。

    但公孙瓒硬着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当地郡守的赏识,奋力追赶,被举为孝廉,赶上了袁绍、袁术这些名门之后。

    随后,便是宛若主角一般的无敌之路。

    中平四年,渔阳人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声称要取代汉室,继位天子,结果被公孙瓒击败,升骑都尉。

    中平五年,朝廷遣公孙瓒进攻张纯,公孙瓒与张纯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

    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听闻此事,也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由此升迁为降虏校尉、中郎将,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进屯属国,统领兵马,守护边境,威震北境!

    初平二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再次威震天下!战后,公孙瓒被拜为奋武将军,封蓟侯!

    而这个时候的同窗刘备,甚至只是一个平原县县令……

    若是公孙瓒正常发展下去,完全有可能席卷河北,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

    可那个男人的出现,却击碎了公孙瓒的美梦——

    袁绍!

    百战百胜的公孙瓒,终是在界桥碰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

    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以少胜多,击败了公孙瓒,彻底粉碎了公孙瓒攻取河北的希望。

    之后的龙凑之战、鲍丘之战……公孙瓒更是一路连败。从最开始的雄踞河北,兵震齐鲁,变成了只能在易县固守。

    而败走的公孙瓒并未如越王勾践那般卧薪尝胆,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是兀自在易县挖了十层围堑,然后在围堑中筑京,都有五六丈高,又在上面盖起高楼。

    公孙瓒在堑的正中特别盖了一座十丈高的京,供自己居住,并在里面囤积了三百万斛谷。

    公孙瓒还说:“以前我驱叛胡于塞表,扫黄巾于孟津,那时自以为天下可以指麾而定。至于今日,兵革方才开始……以此来看,天下非我所能决定,不如休兵,种田畜谷,以此度过荒年!兵法说‘百楼不攻’。现在我有高楼千座,积谷三百万斛,等军粮吃完之时,就足矣知道天下大势了!”

    ……

    自那以后,刘协就没有听过公孙瓒的动静。

    同时,刘协也再没有主动联系过公孙瓒。

    因为刘协知道,公孙瓒废了……

    所谓的“吃完三百万斛粮食”,不过是公孙瓒的借口罢了。

    但这样的人,却给朝廷派来了使者,这说明袁绍可能真的是将公孙瓒给逼上了绝路!

    “看来是南方的战事,给袁绍的刺激太大了。”

    刘协猜想,应当还是南方的原因,这才导致袁绍决定对公孙瓒下死手,要谋夺公孙瓒的幽州。

    如今曹操占据了徐州、淮南,其势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与袁绍不分伯仲。

    加上安邑之战输的太惨,让袁绍的声望下跌的太过严重,所以袁绍不得不对外用兵,转移内部的矛盾。

    放眼望去。

    西面的朝廷……打不过!

    南面的曹操……没必要!

    再南面的孙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