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同盟已成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八百零三章 同盟已成 (第1/3页)

    新政是好是坏,史书早有定论。

    王安石变法最初其实也是在摸索试探,一步步地修正,更改。

    在赵孝骞看来,新政总的来说是好的,只是其中一些条款有些欠考虑,还有一些条款本意是好的,但被地方上的士商地主集团钻了政策的空子,把惠泽万民的好政策变成了祸害百姓的恶政。

    比如王安石曾经推出的青苗法,它的本意是让农民在天灾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保证全家不被饿死,可以临时向官府借钱借粮种,天灾度过后,农民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利率归还借款和粮种。

    为了活命,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利率,其实算是比较合理了。

    但政策落到地方上,官员为了创收肥己,无论是否灾年,无论农户愿不愿借钱,他们却主动向农民摊派借款,不借都不行。

    民斗不过官,于是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民,却不得不莫名其妙背负百分之二十利息的借款。

    不仅如此,官员还会歪解青苗法,本来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被官员解释后,利上加利,利滚利,最终朝廷的政策变成了强行摊派的高利贷,令无数农民家破人亡。

    又比如王安石推出的“保甲法”,大意是以乡村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保甲”的意思,是以农练兵,农闲之时让农村青壮参与军事训练,只要参与了,此户便可免除一定的徭役。

    这道政策的本意自然也是好的,它不仅能免掉农民的部分负担,同时也能为朝廷节省大量的练兵开支,在民间培养合格的兵员,供战时征召。

    但政策下放到地方,又被当地的官员豪强利用曲解。

    徭役不减,保甲练兵也要执行,想要免掉徭役或保甲,那就拿钱来赎,对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仅要服徭役,还要被迫参加军事训练,官府更有了敲诈的理由。

    新政出自朝廷,可以说,它的表面文字并无任何不妥,只是从朝廷往地方推行时,问题却越来越多,农民的负担因为地方官员豪强的故意曲解,也变得越来越重。

    赵孝骞从穿越之日那天起,从来不掺和什么新政旧法,就是因为两种政策都有缺点,对农民来说都是承受不起的负担。

    后来朝堂的新政旧法变成了两大阵营党争的棋子,变成了帝王平衡朝局阵营的工具,赵孝骞就更没兴趣掺和了。

    手里没有权力,议论再多都没用,急不可待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无论站在哪一方都是取祸之道。

    所以赵孝骞踏入朝堂的那一天起,外人的眼中他只是一个逍遥派,哪一派都不靠,哪一派都有关系人脉,却从来不表达自己到底倾向新党还是旧党。

    直到今日,此刻。

    当着章惇等一众新党大佬的面,赵孝骞终于表态了。

    新政可以推行,他愿意支持新政,但新政要改,要修正,要真正对百姓有利,至少是利大于弊。

    这个表态很慎重,当着这些大佬的面,赵孝骞不能开空头支票,如果能登上皇位,他还需要这些人支持他的皇权统治。

    “新政要改?怎么改?”章惇作为新党领袖,听赵孝骞这么一说,顿时有些不乐意了,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赵孝骞微笑道:“章相公别跟我瞪眼呀,您自己摸着良心说,新政没有任何弊处,大宋的农民真的减轻了负担,朝廷真的考察过新政在地方上是如何实行的?”

    章惇顿时语滞。

    新政落实的情况,他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