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分权监察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八百六十章 分权监察 (第1/3页)

    两位傲娇的宰相,真的做到了公私分明。

    政见上我可以赞同你,但原则上我依然讨厌你,并且恨不得把你弄死。

    赵孝骞觉得挺好的,他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

    可以争斗,而且必须存在争斗,但要把争斗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现在政事堂内的气氛和状态就很不错,是赵孝骞希望达到的状态。

    “不仅是青苗法,别的新政也一样,你们应该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里面的利弊,为何没有试着修正它?”赵孝骞问道。

    这个问题比较尖锐,群臣面面相觑,有些人面露难色,也有些人面露羞愧。

    为何以前没有修正?

    原因太多了。

    最大的原因是权力利益,新旧两党之争的根源问题,是新兴权贵和旧权贵的利益之争。

    新政太多方面触碰到旧权贵地主集团的利益了,这些人手握权柄,自然不肯轻易妥协。

    于是对新党疯狂反扑撕咬,以至于新政在这数十年里几废几立,反复无常,这都是党争激烈的结果。

    其次还有很多原因,包括皇帝的立场和态度是否坚定,两党阵营势力此消彼长,朝堂和民间自发的以及人为制造的舆论风向,士商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夺朝堂的话语权等等。

    事情复杂到了这个地步,前几代皇帝其实是很头痛的,想解决又没有那么大的胆魄,皇帝的个人立场其实也在新旧两党之间摇摆不定,于是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既然子厚和子由两位的意见一致,那么朕提出下一个问题……”赵孝骞环视群臣,缓缓道:“如何解决新政落实地方后,朝廷对地方的监管问题?”

    说完赵孝骞看着章惇,道:“子厚先生,你先说。”

    章惇思忖半晌,叹道:“臣能想到的,只有让御史台对地方担负监察之责,并且形成常制,由御史台派员常驻地方……”

    赵孝骞紧接着问道:“可是,如何杜绝监察御史与地方官员勾结,合谋牟取私利,欺瞒朝廷呢?”

    “御史台监察地方,但谁来监管和制衡监察御史的权力?”

    “监察直奏之权若是在地方上无限放大,各地州府县能做主的便不是地方官员,而是这些御史了,他们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诸侯,这是朝廷不能容许的。”

    “而皇帝和政事堂若只听信监察御史一家之言,难免混淆视听,偏颇事实,造成无数冤案错案。”

    “长此以往,朝堂上的御史台坐大了,但地方上推行新政反而愈发乌烟瘴气了。诸公,朕请教,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赵孝骞说完后,群臣又惊。

    今日赵孝骞说话很直白,以前朝堂上不敢提,不敢问的,讳莫如深的忌讳话题,此刻赵孝骞作为皇帝,非常直率地当面说出口了。

    章惇和苏辙闻言眼皮猛地一跳,他们预感到,官家说这番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目的的。

    官家很有可能要对朝堂进行一番大的改变,甚至直接对朝廷官制动手。

    元丰年以后,大宋的官制是所谓的“两府三司”。

    “两府”,指的是政事堂和枢密院,一个主内政,一个主军事,军政分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