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你这学不白上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112章 你这学不白上 (第1/3页)

    几位技校领导互相看了看,神色有些微妙。

    程为表面没什么反应,但嘴角却下意识瞥了瞥。

    他们机电技校跟老国企那是一线绑定的合作关系,如今却要转头去跟个还没几个月的小修理厂搞“单干模式”?

    不说明着抗拒,多少也觉得掉了点份儿。

    吕世昌神色也变得微妙。

    他本来还打算中立些,毕竟第一工业技校一向谨慎,可眼下形势有点像是被“点将”进了这个新试验田,让他不动也不行了。

    再看旁边那几个老牌大厂的厂长——西山机械厂、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第一机床厂的发言人,一个个眼神却多多少少带着点复杂。

    要说不高兴吧,也不至于。

    但一个刚挂牌不久的小修理厂,突然让市里点名支持、资源倾斜,这不由得让他们琢磨琢磨……

    这陈露阳到底背后有谁在啊?

    啥门路这么硬!

    梁仲维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天这场协调会,时间不短,大家讲得也都挺扎实。”

    “几家单位的合作历史、产能方向都说清楚了,技校的实际情况和想法也提出来了,讨论气氛也算坦诚、务实。”

    他话锋一转,落回主旨上:

    “我提一个建议:这次会议不作强制匹配,不现场分配,也不搞什么定点定人。”

    “但会后,我们市经委会出一个‘厂校意向对接建议清单’,清单上面会把每个单位今天谈到的工艺方向、可承接内容,技校的专业配置、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做一个建议性的归类。”

    “至于怎么对接,谁和谁谈得来,谁和谁项目能合得上,那就回头各自谈。”

    “愿意走到一起的,就报项目,签合同,走程序。”

    他说得圆润,分寸又稳,尤其后一句“谁愿意走到一起”点得轻巧,落得妥帖。

    既避免了现场点名的尴尬,又把主动权交回到厂校双方手里。

    至少给他们留了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那就按这个意思来,后头咱们自己找对口单位沟通。”会场上有人开口道。

    空气轻松了些。

    梁仲维抬手轻轻敲了两下桌面,为这场三个多小时的会议做了一个圆满的收束:

    “‘产教协同’这块是市里定下的重点方向,更是为以后的工人队伍打基础。”

    “市里明年的技改专项经费、设备购置审批、技校扩编指标,包括产教融合试点单位的推荐名额,都要立项、要审核。”

    “名额就那么多。”

    “谁先干出来成果,谁先出成型样件、有验收报告、有参与记录,我们就先批谁。”

    顿了顿,

    梁仲维最后看了眼坐在角落的陈露阳,笑道:

    “有些单位虽然小,但思路清,劲头足,这也是一条路。”

    “怎么选,大家回去自己掂量。”

    话说到这份儿上,会议室里再没人挑刺了。

    梁仲维挥了挥手:“会散吧。”

    椅子“唰啦”一片响动,代表们三三两两起身。

    “小陈,你要回学校还是去哪,我送你。”何大华开口问道。

    “我看呐,小陈还是跟我走吧,我车比你的好。”鲁永强笑眯眯地接话,眼神还不忘往何大华那边瞟一眼,活像故意拱火。

    何大华眼角一挑:“你那破吉普,坐进去得自己踩门,算哪门子好?”

    眼看俩人又要呛呛起来,陈露阳赶紧开口:

    “鲁大爷,何叔儿,我就不麻烦您二位了,我还得去找我师兄唠唠。”

    “你师兄?”两人不约而同一愣。

    “谁啊?”

    “梁主任就是我师兄。”陈露阳没想瞒着这俩,直接开口。

    这话一出,鲁永强和何大华面面相觑,随即同时露出一种“原来如此”的神色。

    难怪今天梁仲维在会上话不多、却次次点他,

    合计俩人还是这么个关系。

    “你这学可真不白上~”鲁永强笑着说了一句。

    陈露阳羞涩一笑,一脸腼腆。

    那模样跟刚刚在会议室里摆责任、讲合作、针锋相对的修理厂主任判若两人。

    “行,那你去吧,去跟你师兄好好聊聊。”鲁永强冲着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