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马殷

    第216章 马殷 (第2/3页)

。开春以来,荆州赵大、襄阳赵二、夔门李帅、宇文麒屡屡致书,使者道路相望,邀我北上。无奈农事繁忙,不敢轻离。”马殷把草帽放在案上,侃侃而谈:“昨又得赵大使者,催我开拔。老狗杨行密,死仇也。虽以万金,不容和解。巡属五州,盗贼各据。而我军力凋敝,人心思安。以后还得仰仗朝廷。另,赵大部众数倍于我,若与嗣周、赵二来讨,焉能避事?又量朱温外强中干。吾审时度势,不可再辞。决定即日起兵,从赵大讨逆。公等可有异议?”

    “行王道方成大事,奉正义才致清平。异议者斩!”司马张佶拔剑叱道。

    “异议者斩!”文武众口同声,一起拔剑附从。

    马殷点了点头,和众人筹划起细节。

    他们的部队很冗杂。

    孙儒兵变被逮后,殷等非常恐慌,抛下大军,只带着七千多自愿跟随者转战江西。此为定海神针,军号龙骧。

    二是改编的农民军。从淮南到湖南,他们一路裹挟了十余万男女。在湖南站稳后,拣选精壮可靠,造为枭雄、骁勇、谦信、车骑、长林五都,计一万五。

    最后是接收的土著军队。

    前湖南衙军一万二。战力拉垮,而且油滑。马殷他们来寇的时候直接把观察使卖了。蔡人走进军府,邓处讷还在和部下商议对策……故而蔡贼对其执行了大清洗。或杀死,或驱逐。剩下的这万把人也被边缘化,充当治安军。

    邵州军五千,由土著将领蒋勋带着驻扎在湘潭。此人名义上虽然已经归顺,但因为求邵州刺史被拒,目前处于想造反又不敢的状态。

    马殷打算抽调八千人代表湖南平叛。更多的,也挤不出来了。

    “即日整顿兵粮。七日徵师,十日开拔伐汴!”马殷说道。

    “马公英明,忠贯日月!待到立功,圣人不吝王侯之爵。”张佶、崔颖、李铎、高郁、元恒等纷纷称赞道。

    马殷跟着笑了两声,心里却苦涩。

    痴迷种花喝茶,固然有他确实厌倦了打打杀杀吃人的个人情绪原因。

    一方面,也受了局势、人心的潜移默化。

    人心在唐。别人他不清楚,但身边人他真真切切有体会。

    老帅孙儒那种大恶人,张口就是“俟平行密、全忠,当引军入朝,除君侧之贼。”

    好吧,马殷根本不信,只当老帅肉脯吃昏了头。

    崔颖不止一次感慨报国无门。

    高郁,只要问到朝廷、圣人,答案永远只有那句话——“奉天子,修臣节。”

    张佶刚才率先拔剑明志。

    每冬过节,元恒总第一个提醒他:“该上供了。”

    李铎时常念叨认亲。

    ……

    太多了,如果说他们是因为从贼前的士人身份特殊,那军中但凡读过一点书的大多对李氏并无反意又作何解释。

    如果都对李氏不满,这次勤王之议不可能摆出来。军府是诸位做主,但也不得不考虑军心。假设龙骧军、长林五都整体持反对意见,他和张佶、高郁之辈也不敢做这个决定。

    军士怕被征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