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太后驾崩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四百三十七章、太后驾崩 (第1/3页)

    朝会结束了,造成的政治影响,却在持续发酵。

    永宁帝的表态,无疑是在文官集团释放政治信号,允许他们把勋贵系的将领“踢走”。

    一时间清流党、浙党、蜀党、楚党都沸腾了。

    勋贵系推动的税制改革,从长远来看利国利民,但架不住他们成为了受害者。

    如果全国上下都一样也就罢了,偏偏这些改革措施,只针对南方各省。

    以往的征税制度,一直都是北方各省承担朝廷的主要开销,现在完全颠倒过来。

    前期大家选择妥协,那是迫于叛军的威胁,加上朝廷承诺是短期政策。

    后续税改成功,叛军也被镇压下去,朝廷却不愿意兑现承诺,这就招致了南方士绅的不满。

    他们不是没有试图让朝廷取消,可惜此时的大虞,根本离不开这笔收入。

    无论皇帝,还是内阁,都对他们的诉求视而不见。

    徐文岳在清流中话语权降低,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税改问题保持沉默。

    一个不能代表群体利益的老大,自然号令不动小弟。

    南方士绅没闹出乱子来,主要是头上悬着一把刀。

    四大总督强势压阵,对偷逃税款者,进行了严厉打击。

    随着朝堂局势的变化,勋贵系对南方的控制,正在不断削弱。

    四大总督被撤销了三位,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被搬走了。

    下面的提督总兵,虽然也有不小的影响,但终归不是总督那么一言九鼎。

    如果再把一众勋贵提督,找机会送走,地方上的格局就彻底改变了。

    毕竟,政治对抗是充满风险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胆子冲锋陷阵。

    不奢望勋贵系将领倒戈,只要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略微犹豫一下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前面大家不敢动,那是一旦闹过了头,就会蹦出一支叛军余孽恰好一头撞进他们老家。

    尽管顶了马甲,但大家都清楚是谁干的。

    这种要命的大事,没有勋贵系大佬背书,下面的人是不敢擅自行动的。

    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那都是掉脑袋的重罪。

    南方距离京师远隔千里,等待两位阁老的命令传达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在没收到命令前,这个出头鸟,只有景李两家的人来当。

    原来是针对整个勋贵系,现在只需要针对景李两家即可。

    不需要正面刺刀见红,直接把他们留在南方的人调走,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永宁帝做出了示范,强行调动不行,那就给他们升官。

    反正能够做主的,一共也没几个。

    腾出几个位置给他们,换取政治松绑,完全是值得的。

    勋贵系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同样有大大小小的派系,拥有各自的算计。

    对外的时候,能够团结一致,那是上面几位巨头的威望高。

    汉水侯偏居安南,远离了朝堂。

    熬到两个老家伙故去,勋贵系就到了分崩离析的时候。

    如果中途发生变故,这个过程还有可能加速。

    心里有了盘算,一个又一个计划,不断开始酝酿。

    ……

    养心殿。

    “朝会之后,各方有什么反应?”

    永宁帝关心的问道。

    勋贵系给他的压力太大,成国公和镇远侯把持军政大权,另外三位阁臣直接沦为应声虫。

    尽管两人对他还算尊重,但两人手中的权柄,远远超过他的接受范围。

    大虞朝建立这么多年,就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权力如此集中的首辅和次辅。

    倘若两人关系差,互相制衡还好,偏偏这两位还是政治盟友。

    他费尽心思挑拨关系,都没有发挥作用。

    这样的政治格局,让永宁帝非常缺乏安全感,唯恐哪天就被人赶下皇位。

    权臣废立皇帝的事,大虞朝没有发生过,但不等于其他朝代也没有先例。

    历史教训摆在那里,他不得不提前做出防范。

    “回陛下话,各方表现都很积极。

    不过在具体行动上,还是偏保守。

    大部分官员的计划,都是给景李两家的人升官,玩儿调虎离山。

    勋贵系那边,同样非常热闹,叫嚣着要给文官们一个教训。

    只是成国公和镇远侯没有表态,暂时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

    汪逸风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