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兵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兵 (第1/3页)

    皇帝御驾亲征,对军心士气的带动,立竿见影。

    两军在战场上打的旗鼓相当,一些边军还主动出城,向草原联军发起进攻。

    “陛下,敌军主力位置不断变化,当以稳健为上。”

    李原跟着劝说道。

    明知道虞军来援,北虏也不是傻子。

    凭借骑兵优势,草原联军和虞军兜起了圈子。

    先是在蓟州搞事情,等虞军抵达后,立即转道宣府。

    虞军主力赶到宣府之后,现在又跑去打大同。

    两支军队一支在长城外面跑,一支在长城防线内部行军,这可苦了负责后勤的官员。

    主力大军在什么位置,粮草补给就要运输到什么位置。

    主力不断变幻位置,后勤运输也要跟着变动。

    在这个讯息传递迟缓的年代,很多时候运粮队伍走出了几百里,才收到目的地变动的消息。

    临时变动地点,增加了运粮队伍的路程不说,消耗也跟着急剧增加。

    为了调集战略物资,几位阁臣都快要愁白了头。

    出现乱子的不光是后勤,军队调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

    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主帅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指挥,而是协调各路部队。

    毫无疑问,这种劳心劳力的活儿,不是缺乏经验的永宁帝能完成的。

    大虞官僚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一些小的纠纷,下面的人也选择了捂盖子。

    等事情闹到需要皇帝处理,小矛盾早就成了大问题。

    偏偏永宁帝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在处理内部问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终的处理结果,往往令各方都不满意。

    光这些也就罢了,皇帝还缺乏前瞻性。

    每次都是等事情发生后,才被动做出应对。

    军中不是无人谏言,怎奈虞军保密性太差,营帐中讨论的问题,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北虏知道消息。

    敌人及时调整了部署,导致虞军谋划失败,反倒成了谏言将领的罪过。

    连续折腾几次之后,大家都不敢提建议,唯恐惹祸上身。

    这种变化,让两位勋贵系大佬很是发愁。

    从皇帝御驾亲征开始,局势就脱离了他们的控制。

    “李阁老,战场上兵贵神速。

    若是一味的稳健,让北虏攻破了大同怎么办?”

    兵部尚书罗文博开口质问道。

    大军遇到的困境,他是一清二楚,可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决定立场。

    最近这些年,随着勋贵系的崛起,都督府的权柄越来越重,让兵部的处境很是尴尬。

    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御驾亲征,都督府负责留守京师,兵部随行负责后勤调度,自然要好好表现一下。

    主力部队不断移动,增加了后勤调度的难度。

    可正是因为困难,才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

    大不了多征召一些民夫,路上多消耗一些钱粮物资。

    反正负责筹措战略物资的是内阁,后方物资供应不上,又不需要他负责。

    “大同城池坚固,岂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大军一直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只会让我们处处被动。

    敌人打敌人的,我们打我们的,才是最佳选择!”

    李原脸色阴沉的回应道。

    战场上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无疑是兵家大忌。

    一路跟下去,生力军也会变成疲兵。

    继续折腾下去,军心士气必定会受影响。

    “李阁老,息怒。

    罗尚书情绪激动了一点,但说的还是不无道理。

    大同一线告急,求援信接二连三的发过来,我们总不能置之不理。

    就算不全军过去支援,最少也要派出数万大军过去,帮忙固守城池。”

    高景风跟着开口道。

    大虞和北虏接壤的边界线,实在是太过漫长。

    如果敌人愿意,完全可以从辽东,把战火一路燃烧到甘肃镇。

    九边重镇都是防备草原民族入侵的,现在鞑靼人是草原霸主,他们的老巢在辽东,大虞的防线重点才放在辽东。

    不过这不等于西北地区,就完全太平了。

    那边同样有鬼方部落存在,只是受限于自然条件,实力相对弱小一些。

    最近几年很少听说北虏在西北扣关,那是西北地区天灾人祸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