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薛家双珠的第一次交锋

    第81章 薛家双珠的第一次交锋 (第2/3页)

    夏守忠不由得清了清嗓子,尖声道:“查荣国府贾史氏,僭制营园、私藏御物、通敌谋逆、徇私枉法……”

    每念一桩罪,殿前皆有几人的脸色灰败更深一分,待又宣读到“康王余孽”四字,心里发慌的就不在少数了。

    旧时隆祐帝当着群臣的面,烧毁了朝中大臣曾与康王往来的信笺,可如今又是从何处查证,贾家的这些信呢?

    无论文官武将,当时情况不明晰,谁人都少不了两头下注,可如今若是真清算起来了,在场众人都难以幸免。

    尤其是掌握军权的四王八公一脉,曾切实参与了康王谋乱。

    岳凌细细的丈量着殿前众人的脸色,期待在隆祐帝大清洗之前,找到一些人的破绽。

    除了领兵参与的武将,岳凌倒以为,康王来路不明的巨财,才是更古怪之事。

    尤其是当他将抄家的财富上报给了隆祐帝之后,隆祐帝都为之惊愕,甚至惋惜自己一不小心将那么多财宝一口气都赏给了岳凌。

    以至于如今都赏无可赏了,随便赏几百上千皮布,与之前的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隆祐帝没那个脸面自找出糗。

    康王的财富足以准备成套的盔甲,兵戈,余者还有上百万两,若说没自己的生意,岳凌是万万不信的,可如今他竟还没寻到什么线索。

    难不成,是这殿前百官孝敬的?

    康王背后绝对还有推手,岳凌正是这般考虑。

    “贾史氏罪大恶极,秋后问斩,余者年十五岁以上流放琼州。”

    夏守忠言至此,忽地语气顿了顿,抬眼瞟了岳凌所在的方位,转而道:“然贾家三女迎春,探春,惜春等,首告有功,检举宗族可谓大忠义者,按《大昌律》首告者可脱贱籍,即可开恩赦免。”

    “同辈贾家诸多子弟,念之年幼,又感老国公一生报国,至死方休,朕有意括免未足年者罪过,革为布衣之身,钦此!”

    “陛下圣明!”

    殿前文官官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勋贵队列,最后深深的落在了岳凌身上,让同样躬身拱手的岳凌满不自在。

    而下一刻隆祐帝又道出惊人的话来,“与贾府牵扯甚广者,朝堂不在少数。与贾府事效仿,若能检举自身者,豁免其罪行……”

    ……

    “薛姑娘,薛姑娘?”

    倪妮快步跑到了薛宝钗的小院,来来回回寻着薛宝钗的踪迹。

    一大清早,莺儿和香菱服侍完薛宝钗以后,便早早的去佛堂修习经文了。

    而薛宝钗也乐得清净,她们勤学苦练不说能掌握多少学识,修养什么身心,便是多识一些字,薛宝钗也以为是极好的。

    所以待送走了她们以后,薛宝钗便在书房中将自己锁了起来,认真考虑起接下来丰字号的路该如何走。

    凭借长芦盐,丰字号打通了通往辽东的销路,后贩售沧州本地的菜和棉花,更是在辽东铺开了铺面,让丰字号遍地开花。

    这些年来,风调雨顺,丰字号在辽东的生意稳步增长,是连二房走水货往返行商,都从中受益匪浅,这是薛宝钗做的很自豪的一件事。

    眼下,她应岳凌所需,将所有注意力都留在了京城,顾及起那羞人的生意,即便不是她所愿,倒是也照顾极好。

    尽管如此,倘若有机会,薛宝钗还是想将这门生意交出去的好。

    她近来在京城的风评实在是太差了,连什么金童欲女的称号都出现了,更有追赶岳凌的趋势。

    着实令薛宝钗头痛不已,甚至都不想出门了。

    封闭了的小小书房,恰好能给她一些安全感。

    “薛姑娘,薛姑娘,你在不在?”

    倪妮又寻了一圈,才找到书房的入口,轻轻敲了起来。

    “嗯?谁?”

    薛宝钗放下纸笔,揉了揉眼眶,起身来到门前。

    “薛姑娘,薛姑娘,外面有人寻你呢。”

    “寻我?”薛宝钗微微皱眉,心里并不欢喜,“寻我做什么?可是丰字号来人?”

    倪妮自己提着手指戳了戳下巴,念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