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我即浪潮

    第163章 我即浪潮 (第3/3页)

地和街道上战斗!”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地收复故土,我们绝不妥协!”

    以撒高声呼唤,举起鹰杖。

    “既然上帝让我来到了这里,就请你们追随我的脚步,跟在我的身旁,分享我的荣光!”

    “我们将掀起狂澜,卷起巨浪,让敌人们在狂澜和巨浪中颤抖吧,上帝也会站在我们一边!”

    “冲吧,杀吧,战吧,双头鹰旗不朽,罗马荣耀永存!”

    “我无惧风暴,因为我即浪潮!”

    ……

    1457年9月10日,罗马帝国共治皇帝伊萨克三世攻克加里波利要塞,地中海舰队北上马尔马拉海。

    次日,梅赫梅特军团长率军攻克割喉堡,正式宣告了东罗马帝国对黑海海峡的绝对控制权。

    1457年9月20日,东罗马帝国地中海舰队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隔五年,双头鹰旗重新飘扬在黑色的海面上。

    当天,地中海舰队抓到了一支躲藏在克里米亚汗国港口的奥斯曼分舰队,要求港口守军停止庇护,未果,遂炮轰港口,焚烧殆尽,大掠而还。

    1457年9月30日,查士丁尼皇子在底比斯城誓师北伐,命米哈伊尔侯爵率领一万五千大军进逼拉里萨城,与当地将领仓促集结起来的万余军队展开大战。

    是役,新建立的铁甲圣骑兵初显锋芒,双方血战数小时后,身体虚弱的奥斯曼军渐渐不敌,人马具装的重骑兵趁势开始冲锋。

    坚硬的大地开始颤抖,密集的马蹄声和锋利的重型骑枪则宣告了奥斯曼残兵的死期,奥斯曼的防线像是纸糊的一般,仅仅一个照面就开始崩溃。

    铁甲重骑兵继续冲锋,凿穿了奥斯曼地方军的三层军阵,直抵中军大营。

    铁蹄踏过营帐,马刀溅起血腥,星月旗飘落在地,奥斯曼将领在惊骇中被碾作烂泥。

    次日,查士丁尼率军进入拉里萨城,将大军分散,收拢粮草,清理残兵。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瘟疫的影响渐渐散去,以撒和查士丁尼一北一南,组成两道攻击锋,连成一把铡刀,将奥斯曼的巴尔干领土一分为二。

    以撒命轻骑兵和下级教士深入敌境,在乡间奔走,宣读自己的免税宣言,号召武装起义。

    见以撒来势汹汹,奥斯曼节节败退,下层的罗马百姓开始爆发大规模起义,拿起简陋的武器,杀死当地的突厥士兵,重新竖起双头鹰的大旗。

    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兵力早就被抽调一空,留在各地的老弱病残也是人心惶惶,士气跌落谷地,根本没能组织起什么成功的反击。

    瘟疫突然降临,苏丹弃之而去,接二连三的不详使他们开始怀疑,安拉是否真的闭上了双眼,不再眷顾他在地上的子民?

    奥斯曼的虚弱使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地方势力加入起义,助纣为虐的地主豪强们摇身一变,成了义军的首领,罗马帝国的铁杆忠臣。

    地方势力迅速派人与以撒接触,同时开仓放粮,开府换装,义军的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

    他们的加入也标志着奥斯曼统治体系的全面崩溃,残余的奥斯曼人要么想方设法乘船逃走,要么倒在愤怒民兵的刀剑下。

    这颗从阿德里安堡燃起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

    半年间,以撒和查士丁尼攻城略地,沿海岸线进军,在舰队的配合下将一座座沿海港口纳入囊中,驱除侵略,解放人民。

    1457年12月10日,以撒率军渡过斯特里蒙河,进入哈尔基季半岛,兵临帖撒罗尼迦。

    次日,查士丁尼皇子和米哈伊尔侯爵抵达城下,加入围城。

    三万大军将这座大城市围得水泄不通,南边的海面上也尽是飘着鹰旗的战船。

    城中守军得到了一支威尼斯雇佣兵的支持,收到了威尼斯总督的亲笔信,拒绝了以撒的招降,将城中起义未果的民兵屠杀殆尽,试图凭借坚固的城墙以拖待变。

    1457年12月28日,以撒下令开炮攻城,同时命令舰队在各处海岸巡逻,防止威尼斯人的突然袭击。

    也就在同一天,以撒收到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来信,信上涂满了火漆。

    布达城气氛诡异,匈牙利内乱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