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拉古萨易帜

    第202章 拉古萨易帜 (第3/3页)

尔科见状,将声音提高。

    “罗马帝国将赐予拉古萨城自由市待遇,保留原有的上下议会,保留一定数量的城市卫队,保留行政权,宗教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外交权和主权收归国有,每一任市长由议会自行选举产生,但必须得到皇帝的首肯。”

    “拉古萨自由市的商人将享受罗马商人同等待遇,可以正常使用港口,公路,驿站等一切基础设施,可以在各大城市购置地产,可以在加入西非三大公司后参与远洋贸易。”

    迪马尔科放下文书,静静地等待着议员们的回复。

    “迪马尔科阁下,这些条件的确十分优厚,但收回外交权这件事是否有待商榷?拉古萨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哪怕寄人篱下,也享有自主外交的权力。”

    一位议员问道。

    “这是皇帝的最后方案,亲爱的先生。”

    迪马尔科笑意盈盈。

    “科莱奥尼对马鲁纳伯爵的大军无计可施,现在只能龟缩在斯库台一带,威尼斯舰队不敢决战,更别提跨过重重大海支援克里特岛。”

    “陛下说,如果你们没有在马鲁纳大军将科莱奥尼赶出阿尔巴尼亚时做出选择,那么他将会直接命令马鲁纳伯爵开炮轰击拉古萨城,毁掉你们所赖以生存的一切。”

    “陛下还说,如果你们还想如从前一般在意大利和巴尔干之间充当二道贩子,那就应该盼望着巴尔干的和平,而这是威尼斯人永远无法带来的。”

    “伟大的陛下将带来一代人的和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席夹枪带棒的狠话顿时使议员们面露难堪之色,但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那么,迪马尔科先生,您准备怎么对付驻扎在拉古萨东南的威尼斯军队呢?”

    一位年老的议员缓缓地问。

    “这个不劳你们操心,如果实在觉得不稳妥,不如静待事情的发展。”

    迪马尔科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投票吧。”

    布罗佐见时机已到,当即开始投票。

    “同意这份方案的议员,请举手!”

    布罗佐说完,率先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威视的眼光扫过每一个犹犹豫豫的人。

    “很好,已过半数,恭喜诸位,现在是罗马帝国拉古萨自由市的公民了。”

    布罗佐不想给他们改变心意的机会,当即拿起羽毛笔,签下自己的姓名,盖上拉古萨的印章。

    “这……这简直是胡闹!”

    斯塔尼亚尔愤怒地大吼,骂骂咧咧,拔腿就走。

    行至门前,却遭到了卫兵们的阻拦。

    “为了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在此期间,所有议员不得回家,这幢大宅邸中会有伱们的房间,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诸位就当放个假吧。”

    布罗佐说完,数十名身披重甲的士兵们手持长戟闯进议院,虎视眈眈地站在议员们背后。

    威逼利诱下,议员们陆续离开大厅,前往自己的房间休息,大厅中,迪马尔科斟上两杯酒,将其中一杯递给布罗佐。

    “祝您富贵且健康,布罗佐市长。”

    布罗佐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和迪马尔科碰了碰杯。

    “现在您可以告诉我,您准备靠什么来解决东南边的威尼斯驻军吗?”

    迪马尔科神秘地一笑,摸出一封信件,递给布罗佐。

    ……

    拉古萨城东南部,采蒂涅主教区。

    一所教会学校中,“灰衣主教”亚历山大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还是如从前一样穿着朴素的教袍,戴着木质的正教十字架,温和慈祥的脸上却有着一道狰狞可怖的丑陋刀疤。

    然而,教众们每次看向刀疤时,脸上露出的不是厌恶,不是恐惧,也不是悲悯,而是深深的敬仰,爱戴和尊崇。

    这是在贝尔格莱德之战中留下的伤痕,是农民十字军英勇顽强的见证。

    “今天,除了经书,我还想讲讲近些年的宗教运动。”

    亚历山大合上经书,微笑地望着教众们。

    “首先就是胡斯运动,胡斯派可以说是西方教会中的鲍格米勒派,都主张减轻教会和贵族对民众的盘剥,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但是,无论是西方教会的胡斯派还是东方教会的鲍格米勒派,他们无一例外没有得到主流人群的认可,没能真正造福于广大人民。”

    “自下而上的暴力改革失败了,但自上而下的改良却获得了成功。”

    亚历山大停顿,看着教众们疑惑的表情。

    “在东边,东帝国的伊萨克三世皇帝就以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对教会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不仅使他们手中掌控的土地大为减少,还禁止他们私自向民众征税和募捐。”

    “所以,东帝国治下的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就像那位皇帝常说的,如果上头不乱来,百姓们自己就能活得很好。”

    “主教,为什么他可以获得成功呢?”

    一位年轻教士问道。

    “原因很多,他有充足的威望,有一些独立于本土的武装力量,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还有,相比于西方教会,我们正教会没有一个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类似罗马教廷的机构,改良的阻力更小。”

    亚历山大朝他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最关键的是,他有着一颗坚定的内心。”

    正讲着,教堂中突然闯进一位教士。

    “主教,外面有人找您,他自称彼得,是您的旧友,奉君主之命前来商议要事。”

    亚历山大点点头,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口中默默念诵着祷文。

    “我知道了,让他等着吧。”

    “对了,”

    亚历山大走到门口,回过头望着教众们。

    “诸位,如果敌基督者再度猖獗,你们还是否有着从前的坚定内心,愿意披甲上阵,为吾主的荣光而战?”

    “为了吾主!”

    “当战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