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玫瑰之都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35章 玫瑰之都 (第1/3页)

    告别马克西姆主教后,以撒快马加鞭,离开康斯坦察,向西南而行。

    在斯利文城稍作休息,接见当地教士和商人代表后,以撒继续向西行进。

    车队穿行在泥土道路上,北边是延绵不绝的斯塔拉山脉,南边是波澜起伏的登萨河,登萨河南方则是斯塔拉山的余脉。

    登萨河发源于斯塔拉山脉中段的博泰夫峰附近,沿斯塔拉山脉南麓蜿蜒向东,在扬博尔城附近转而向南,于阿德里安堡注入马里查河,是马里查河最重要的支流。

    登萨河不利通航而利于灌溉,下游多铁矿,上游的水势较为汹涌,奔腾在山间峡谷中。

    以撒望向窗外,凝视着绵延起伏的斯塔拉山脉,山峰的积雪还未融干,但半山腰已是一片翠绿,山林中传来鹿鸣之声,路边也会偶尔蹦出几只野兔。

    正想着心事,车队却徐徐停下,没等以撒发问,皇弟曼努埃尔从外面掀开帐帘。

    “皇兄,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山谷,前方有一支斯拉维斯骑兵正在巡弋,您要见见他们吗?”

    “让他们过来吧。”

    以撒说道。

    不一会儿,斯拉维斯千夫长阿菲夫带着几名斯拉维斯骑兵赶到马车外,单膝下跪,向以撒行礼。

    “斯拉维斯军团第六千人队向您致敬,尊敬的陛下。”

    以撒跳下马车,扶起阿菲夫。

    “好久不见,亲爱的阿菲夫,没想到这里是你在驻守。”

    以撒打量了一下阿菲夫古铜色的面庞和强健的身躯,赞赏地拍了拍他的肩。

    “是的,陛下,这片山谷虽然没有多少居民,但北边的希普卡山口却是战略要地,易卜拉欣将军派我们过来戍守。”

    以撒挥挥手,示意斯拉维斯骑兵们都站起来。

    斯拉维斯军团是以撒的私军,有自己的草场,定居点,医院和学校,成员均为改信正教的柏柏尔牧民。

    原则上来说,他们直属于以撒个人,不听从帝国政府的指挥,他们的游牧领地也不归属当地行政部门,由以撒的私人管家负责协调。

    随着北非领地的扩张,斯拉维斯军团的草场也经历了几次扩大,现在已经扩充到八个千人队的规模。

    以撒的宗旨一向很明确,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方法,有些土地不适合农耕,不适合建立村社,那就只能采用游牧模式来进行管辖。

    斯拉维斯的草场多为干旱之地,长不了粮食,但又长得了草,如果以撒放任不管,总会有其他的柏柏尔部族来到那些地方。

    既然这里注定会产生游牧部落,那为什么不能是忠于自己的游牧部落?

    但是,这些草场的产出也十分有限,不足以让整个斯拉维斯军团过上良好的生活,如果以撒仅仅将他们扔在那里,他们见到北边农耕区的繁华,心中自然会产生怨言,久而久之,忠诚就会减弱,敌对情绪就会滋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提高他们对帝国的向心力,以撒主要采用了两个方法。

    战争时期,以撒将他们拉上战场,给他们分配战利品,这样一来,他们的实力不会增长太快,战争财也能保证他们过上优渥的生活。

    有了钱,自然要花出去,斯拉维斯的聚居点显然无法产出珍贵的商品,他们也就不得不购买大城市生产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被绑上帝国的战车。

    和平时期,以撒推广“轮戍”制度,将部分斯拉维斯千人队派往各大城市和边境地区执行戍卫任务,每半年轮换一次,补贴由中央和地方进行分摊,同时允许他们越过边境,劫掠敌对城镇和乡村。

    眼前的这位阿菲夫千夫长是斯拉维斯军团中少有的会写希腊文的高级军官,从小就成长在昔兰尼加希腊化的浪潮中,从语言到宗教再到谈吐已经看不出什么柏柏尔原住民的踪迹。

    也正是因此,他受到了以撒的不少优待,他的千人队不仅分到了更好的草场,还被以撒钦定,第一个前往君士坦丁堡轮戍。

    “就你们一支千人队吗?”

    以撒问道。

    “不,陛下,还有刚刚从比林奇赶来的一支射击军,他们正在希普卡山口驻扎。”

    阿菲夫说道。

    “哦?比林奇的射击军也组建完毕了吗?”

    以撒有些意外。

    “是的,陛下,比林奇是奴隶转运枢纽,那里的城卫军本就比其他地方多,征召黑奴也比其他地方容易很多。”

    “这次他们派来了一千人的军队,其中三百人是有编制的射击军,七百人则是临时征召的西非黑奴。”

    阿菲夫挠了挠脑袋。

    “那些西非土著被奴隶主们磨平了棱角,憨厚老实,我派他们在山口整修防御工事,建设营寨。”

    “嗯,你做得不错。”

    以撒点点头,接过曼努埃尔牵来的马缰,翻身上马。

    阿菲夫和几位斯拉维斯骑兵也骑上柏布马,为以撒引路。

    “我有几年没去看你们了,斯拉维斯们最近的生活可还好?”

    前往山谷的路上,以撒看向阿菲夫。

    “都挺好,就是盼望打仗,打仗来钱快。”

    阿菲夫笑呵呵地说。

    “哦?要是输了怎么办?”

    “跟着您,怎么会输呢。”

    阿菲夫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况且,如果输了,草场也能空出不少,生存压力也能减小一些。”

    “我们斯拉维斯骑兵不是没输过,前年的这个时候,一支斯拉维斯千人队轮戍君士坦丁娜时,去阿特拉斯山脉抢奴隶,中了埋伏,也就不到三百人逃回来。”

    “战士们的确牺牲了,但他们的儿子和兄弟接过父兄的战马和弯刀,继续为您征战。”

    “如果没有子弟,草场就由千人队接收,再分配给立下功劳的战士。”

    阿菲夫冲以撒笑了笑。

    “草原上的孩子见惯了死生,对这种事早就习惯了,不会因此而心生嫌隙的。”

    “斯拉维斯军团建立了十几年,第二代斯拉维斯已经开始进入军团,他们中不少人从小就说希腊语,有些人甚至连柏柏尔语都不太会说。”

    “但是,他们都不喜欢读书写字,很多人唯一会写的就是您和几位皇子的名字。”

    以撒点点头,微微一笑。

    根据以撒的规定,斯拉维斯军团的草场隶属千人队,一位骑兵年老体弱后,可以缴纳一笔钱,将自己原来的草场和房子传给子弟,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继承。

    这种方式当然有好有坏,最大的好处就是,老一辈骑兵的子弟从小接受千人队的教育,对以撒的忠诚度更高,对斯拉维斯这个集体的向心力也更强。

    至于战斗力……在边疆地区,温良纯善之人根本活不下来。

    “斯拉维斯子弟中,重新加入军团的比例高不高?”

    以撒又问道。

    “已经挺高了,但也并非所有。”

    阿菲夫笑着说。

    “有些老骑兵发了财,也见识过了大城市的繁华,不想继续待在边疆,也不想让自己的子弟继续投身战场,往往会带着家人离开军团,前往大城市定居。”

    “这些人大多前往迦太基定居,都住在一起,还共同组建了一个商队,专门负责为军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