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十二协约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76章 十二协约 (第1/3页)

    君士坦丁堡,大皇宫。

    皇宫的天台上,年轻人将一台笨重的仪器推向以撒,仪器的主要部分呈筒状,遥遥指向东方。

    以撒将眼睛靠上圆筒,隐隐约约看清了远处的安纳托利亚海岸。

    这是望远镜,皇家科学院的年轻院士维内托·维托里奥的新发明。

    在很久以前,水晶或玻璃制成的光学放大仪器就已经出现,凸透镜或凹透镜为主体的眼镜早就被发明出来了,人们为了提升放大倍数,一直试图磨制出更加优良的镜片。

    然而,科技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从放大镜到望远镜的进步完全不需要什么特别先进的技术,仅仅需要一个灵感罢了。

    把凸透镜和凹透镜配合起来,凹透镜在后,凸透镜在前,通过不断的移动找到成像最佳点,就这么简单。

    原时空中,发明望远镜的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科学家,就是一个眼镜店主罢了。

    当以撒把这个灵感告诉维内托后,这位从佛罗伦萨而来的科学家没费多少功夫就制造出了东罗马帝国第一台望远镜,并把它装上了大皇宫的天台。

    通过望远镜,以撒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看到了东方的小亚细亚半岛,看到了矗立在海峡对岸的安纳托利亚要塞。

    这座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并不高,以撒估算了一下,大约只有几倍,但依旧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望远镜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在天文,军事和航海上都具有重要价值,以撒准备继续支持维内托的研究,争取早日将笨重的望远镜缩小化,量产化。

    “陛下,看到了什么?”

    一旁的米哈伊尔见以撒露出笑容,跃跃欲试。

    以撒移开眼睛,米哈伊尔连忙走上去,不一会儿便啧啧称奇。

    “陛下,您这次可是捡到宝贝了,”

    米哈伊尔呵呵一笑。

    “下次我给幕僚们上课时,一定得带他们来看看这种东西。”

    “行,以后还会给你们发几台。”

    以撒点点头,转向一旁的维内托。

    “干得不错,维内托,我代表军方谢谢你。”

    “你还可以试试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其他组合方法,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维内托犹豫了一会儿,看向以撒。

    “陛下,要不是您给我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我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这种方法。”

    “我制造望远镜的初衷是观测天体,这一次,我不求什么赏赐,只希望您可以准许我在您的国土上建立一座天文台。”

    “陛下,天文台的作用很大,除了探索宇宙外,我还可以为您观测天象,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好吧,我会为你拨出一笔资金,至于哪里适合建造天文台,哪里适合观测星象,我不太清楚,你自己去找。”

    以撒许诺道。

    “在这期间,你必须想办法把目前的笨重望远镜改良一下,争取实现随身携带。”

    “没问题,陛下,这不难。”

    维内托大喜,鞠躬行礼,匆匆离开。

    米哈伊尔看完东边,又费了好大力气,将望远镜对向西面,欣赏起君士坦丁堡的黄昏风景。

    “陛下,这望远镜还真不错,我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工坊区的黑烟。”

    “君士坦丁堡越来越繁华了,要是没有那些讨人厌的黑烟就更好了。”

    米哈伊尔兴致勃勃地左看右看。

    “喜欢的话,以后送你一台。”

    以撒说道。

    “至于黑烟,那是我正在实验的焦炭炼铁工坊,先忍一忍吧,等实验差不多了,我就把这些污染大的重工业迁到阿德里安堡去。”

    “实验成功了么?”

    米哈伊尔问。

    “成功了一部分,炼出来的铁还是比较脆,没办法打造优良兵器。”

    以撒耸耸肩。

    “印度人的技术来自于波斯人,波斯人的技术来自于元朝人,要是想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还是得到东方去。”

    “我已经命第三波东印度舰队着重搜集东南亚工匠了,他们的技术直接来源于东方王朝,肯定比印度人好很多。”

    “不过,煤炭炼焦法已经基本成功了,市民们又多了一种取暖物。”

    “陛下,焦炭还是会有不少烟雾和气味,终究比不上木炭。”

    米哈伊尔说道。

    “焦炭便宜,是给底层市民用的。”

    以撒说道。

    目前,东罗马工匠已经消化掉了从东方带回来的煤炭炼焦法,开始将开采出来的煤炭烧成焦炭,供市民取暖。

    当然,早期的焦炭肯定不能与近代的工业化焦炭相比,只是一种稍微先进一点的手工业品罢了。

    “您对百姓还真好,历代皇帝可没有您这样上心。”

    米哈伊尔笑呵呵地说。

    “凛冬将至,帝国正缺人,我不想看到有人被寒风冻死。”

    以撒说道。

    自从13世纪开始,全世界开始陆续进入小冰期,温度虽有波折,但总体上持续下降。

    小冰期对季风区的影响是最大的,除了农作物减产外,还有随之而来的多种灾难,尤其是大江大河的决堤,每一次都是一场浩劫。

    在欧洲,温暖的中世纪彻底结束,北方和山地是主要灾区,北欧的大片土地被冰雪覆盖,不再出产粮食,山地则处处结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接踵而来。

    对于地球而言,1℃的降温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人类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灾难。

    小冰期大约在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中叶开始走上顶点,恰巧是以撒所经历的时代,也是新兴的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发展期。

    由于以撒的国土主要位于北非和东南欧,小冰期带来的危害肯定不如北欧和德意志,但巴尔干多山,自然灾害是少不了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撒主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是燃料,第二是衣物,第三则是新大陆的作物。

    除了焦炭取暖,棉毛纺织外,以撒还会大力引进玉米,土豆和红薯等美洲作物,这些作物不太能作为主粮,还有不少特殊病害,但它们的确对恶劣条件的耐受力更强,可以将一些无法种植小麦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再就是殖民地,东罗马帝国海运发达,可以获取埃及和西非的粮食,粮食的保质期很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运回国内。

    以撒还准备将木薯引进西非,这种作物十分适合在西非种植,产量不低,淀粉含量很高。

    以后,东罗马商人可以把西非人种出来的主粮和经济作物带回欧洲,木薯则留给他们自己,虽然有毒,但可以煮熟了再吃,应该不会有事。

    “陛下?”

    “嗯?”

    以撒转过头,只见米哈伊尔不知何时又把望远镜调了回去,聚精会神地看着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堡垒。

    “奥斯曼人的沿海要塞修得还真好,估计费了不少功夫。”

    米哈伊尔感慨道。

    “是啊,据我所知,穆罕默德见海军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我们,彻底放弃海军了,把这些钱全部用来修要塞。”

    以撒笑着摇摇头。

    “我还听说,穆罕默德已经连续几年没有新找娈童和少女,也没搞歌舞宴会,唯一的解压方式就是暴饮暴食。”

    “他为了攒钱,还专门开设了大烟馆,组织贩卖罂粟制品和大麻制品,短时间是挣钱了,但从长远来看,绝无半点好处。”

    “呵呵,只怕他活不长了。”

    米哈伊尔哈哈大笑。

    “这几天东边在下雨,他恐怕十分难受吧?”

    “管他干什么,我哪有这个闲工夫。”

    以撒撇撇嘴。

    “那么,您准备怎么应对奥斯曼人的要塞群呢?绕过去,还是硬打?”

    米哈伊尔问道。

    “怎么绕,安纳托利亚适合登陆的地方就在爱琴海沿岸,从其他地方登陆,我们根本摸不到奥斯曼的大城市,他们的战争潜力也就不会减弱,完全可以在高原和丘陵间拖垮我们。”

    以撒叹了口气。

    “不要小看奥斯曼人,他们可以说是所有萨拉森人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一批,要是你把他们当成柏柏尔人来打,估计会出大问题。”

    “他们有威尼斯人的帮助,对新技术的吸收速度堪称迅猛,印刷机,火绳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