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再殖民运动
第311章 再殖民运动 (第2/3页)
,负责为骑士团提供钱粮,运送志愿者,和平时期也会经营君士坦丁堡——巴统航线,做些生意。
格鲁吉亚诸侯们互相不服,但大多不敢挑战东罗马帝国的黑海霸权,尤其是黑海沿岸的几个亲王国,他们连山脉天险都无法依靠,只要东帝国愿意,强大的海军随时都能使其灭亡。
黑海沿岸的巴统城为圣安德鲁骑士团提供了一座城堡,允许他们建立分团,招募骑士,停泊船只。
名义上的格鲁吉亚国王令不出首都,对挡在东边的圣安德鲁骑士团表示感激,但也有些忧虑,一再催促女儿和阿莱克修斯尽早完婚,连发几封书信,要求他们前往君士坦丁堡面见皇帝和皇后。
这位志大才疏的国王还有一些不可明说的野心,试图借助东罗马帝国的力量帮他完成复国,将自己的统治区重新扩大到第比利斯之外。
面对未婚妻充满期待的目光,阿莱克修斯无奈地放下了手头上的军政事务,将事情交给几位资深骑士,带上她穿过格鲁吉亚的中央低地,踏上黑海的船只,回到君士坦丁堡。
“阿莱克修斯,这就是你的故乡吗?”
阿莱克修斯身边,玛利亚双眼放光。
“好大的城市,一眼望不到边。”
“嗯,我是在紫衣贵族宫出生的,不过也没在这里住上多久。”
阿莱克修斯自豪地点点头。
“我在北非渡过了孩童时光,读书学习,又在保加利亚的皇家开垦区渡过了少年时光,训练武艺,有时间,我也带你去看看。”
“读书学习?”
玛利亚满眼笑意。
“我听卡洛说,你小时候不爱读书,上课时经常磨剑,把教师都吓跑了好几个。”
“这……纯属诽谤,老师们可喜欢我了!”
阿莱克修斯有些尴尬。
玛利亚也不再深究,只是一个劲地笑。
在引航员的指示下,舰船停靠在繁忙的码头上,阿莱克修斯和玛利亚跳下甲板,踏上君士坦丁堡的陆地。
“好几年没回家,君士坦丁堡的变化真大。”
阿莱克修斯环顾四周,有些感慨。
“有人说,君士坦丁堡是整个帝国的钥匙,还有人说,这座城市就是帝国本身。”
举目四望,玛利亚喃喃自语。
“这里恐怕装得下十个第比利斯。”
“喜欢就好。”
阿莱克修斯微笑地看向她。
“这么多年,你作为一个公主陪我奔走在战场前线,也是辛苦你了。”
“希尔凡人还没从我皇兄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白羊人还在安纳托利亚和我父皇对峙,圣十字地暂时是安全的。”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带你好好放松一下吧。”
“嗯,都听伱的。”
玛利亚挽住阿莱克修斯强壮有力的胳膊。
皇室的马车早早等在一边,全身披挂的瓦兰吉卫队围在车旁,阿莱克修斯和玛利亚登上马车,却码头边不远处聚集的人群吸引了目光。
一位强壮的男人站在高台上,手中举着一份文件,不少市民围在他的身边。
“亲王殿下,皇太孙和两位皇后都在等您,是去大皇宫吗?”
皇室的车夫回过头,彬彬有礼地问道。
“他们是在谈论什么?”
阿莱克修斯指了指低声议论的人群。
“哦,关于武装垦荒队的事。”
车夫看了看人群。
“陛下已经收复了安纳托利亚西南部的大片土地,那里现在渺无人烟,大量土地荒芜下来,陛下希望吸引流民,填充新收复的土地,同时也具备一些军事性质,把正规军从地方守备中解放出来,投入战场。”
“西南海岸都是好地方,哪怕是现在,冬天也不太寒冷,有点类似于摩里亚大区,但估计比摩里亚更温暖。”
车夫笑了笑。
高台上,强壮男人见人群越聚越多,开始解读文件。
“陛下规定,安纳托利亚的所有解放区向所有帝国公民开放,希望我们拿起刀剑和农具,前往海峡对岸,建立新的家园!”
男人挥动着手中的文件。
“陛下鼓励我们建立武装垦荒团,以团队形式渡海前往安纳托利亚,以垦荒团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战斗单位,当本地突厥人被清理完了,我们也就不需要继续战斗,就地改组为自由村社!”
“安纳托利亚不是还在打仗吗?”
一个声音担忧地问道。
“大门德雷斯河流域已经全部被皇帝的军队占领下来,这也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地!”
强壮男人大声解释道。
“而且,皇帝的海军已经攻取了士麦那城的大部分沿海城区,零散堡垒还在做徒劳的抵抗,士麦那城镇群马上就会陷落!”
“奥斯曼人的残余军队龟缩布尔萨,白羊王朝的军队在开春前无法完成集结,就算他们进军,目标也不会是我们,而是布尔萨!”
强壮男人大手一挥。
“皇帝的大军不可战胜,白羊人只会灰溜溜地离开,大门德雷斯河始终是安全的!”
“而我们,就是要解决皇帝的后顾之忧,以自己的方式替他守住已经占据的领土,让军队可以无所顾忌地北上抗敌!”
见无人再问,强壮男人继续开口。
“目前,皇帝的军队已经在安纳托利亚西南部进行过一轮强制洗礼,愿意悔改的突厥人从此就是我们的正教兄弟,但还有大量的村庄宁死不愿改信,他们则是我们的敌人!”
强壮男人提高声音。
“我们将以各大沿河沿海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可以侵占萨拉森人的村庄,也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定居点!”
“这份法令和《宅地法》同时生效,之所以采取武装民团的形式,只是因为奥斯曼余孽拥有更强的武力,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强壮男人扫视人群。
“皇帝规定,武装开垦队建立的定居点享有减免税赋的特权,两年内免税,五年内税赋减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