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帝国文官制
第322章 帝国文官制 (第2/3页)
直到现在,马上十五岁了。”
“你还没成年?”
米兰人严肃了起来,看着赫里斯高大的身材。
“我母亲说,十六岁之后才能喝酒,你不能多喝。”
赫里斯有些好笑,没有理他。
米兰人有些遗憾地摇摇头,将杯中的麦酒一饮而尽。
“你是干什么的?看样子,应该挺有钱的,连茴香酒都喝得起。”
“山上下来的。”
赫里斯喝完酒,又要来一杯。
“奥林匹斯天文台,学徒。”
“天文台?真厉害。”
米兰人眼神一亮。
“我路过拉里萨时,去听了听拉里萨大学的学生演讲,他们说,奥林匹斯天文台的维内托院士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土星了,是吗?”
“是的,不过我感觉他的结论可能存在谬误。”
赫里斯见米兰人并无敌意,本性爱热闹的他也放开了话匣。
“维内托院士认为,土星其实是三颗星球,互相环绕,这才组成了光环。”
赫里斯思考道。
“陛下得到了维内托院士的报告,但显然对他的结论不太认同,要求他继续研究。”
“那你呢?”
米兰人听得云里雾里,没怎么明白。
“我?我就是个干杂活的学徒罢了,说实话,我其实对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
赫里斯摇了摇头。
“我更想和人打交道,而不是星星。”
“但是,维内托院士对我们不错,我也没什么理由辞职。”
“而且,这个职位是阿莱克修斯皇子为我介绍的,我也不想让他伤心。”
“只要你为帝国做贡献,皇子殿下怎么会伤心呢。”
米兰人喝完麦酒,咂咂嘴。
赫里斯见状,招招手,也为米兰人要来一杯茴香酒,把椰枣盘推向他。
“多谢多谢!”
米兰人嘿嘿笑着。
“我还以为你也是来赶考的呢。”
“赶考?”
赫里斯挑了挑眉。
“考什么?”
“你还不知道吗?君士坦丁堡和迦太基的报纸都刊登了,《每日纪闻》上也写得明明白白。”
米兰人从包裹中掏了掏,摸出一份皱巴巴的报纸。
“喏,最新一期的《迦太基月刊》,送给你了。”
米兰人大度地将报纸递给赫里斯。
赫里斯接过,细细看了起来。
“新征服的土地太多了,皇帝准备扩大政府部门,同时进行一些改革,将采用考试制度选拔文官,主旨就两个,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米兰人一边喝酒,一边讲解道。
“马上就会举行第一次文官考试,考场设置在君士坦丁堡,总共有两千六百多个职位,考试文字可选,一共三种,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
“必考科目有五科,分别是希腊文学,法律学,地理学,历史学和农学。”
“选考科目有很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拉丁文学,自然哲学,化学,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语种,什么纳瓦语,印度语,波斯语都有,这是殖民部和外交部的特殊要求。”
“必考科目每个人都得考,但职位却是根据单科成绩录取的,不要求你全部都会。”
米兰人说着。
“比如说,如果你在农学考试中获得满分,就算其他科目都是零分,你也会被录取到农业部门或农业研究所去。”
“一些重要部门的要求可能高一些,比如行政部门,希腊文,法律,历史和地理都不能太低。”
“选考科目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每个部门要求的科目不同。”
“我就准备在希腊文,拉丁文和历史学上多下功夫,希望能进入教育部门。”
米兰人兴致勃勃地说。
“理论上,所有具备罗马公民权的国民都可以参加考试,但真正有能力参加的估计只有少数人,还多位于大城市。”
“现在皇帝有钱,准备大量开设学校,提升国民素质,加强文化教育,大城市会建立全日制学校,在主日学校中接受早期教育后,部分优秀者会被送进全日制中学,全日制中学的优秀者会进入高等学府,经费一部分由富商贵族捐赠,一部分由中央提供。”
“皇帝还会设立皇家奖学金,为那些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帮助。”
“至于军事学校和神学院,那是不同的体系,我们估计是不可能的。”
米兰人见赫里斯看得出神,继续说道。
“文官考试共分三次,第一轮考试会根据成绩将学子分成几大类,分配给各个用人部门,再由他们来进行第二次考试,从而选拔出最符合要求的人才,而非综合成绩最高的人才。”
“第三次考试是终试,皇帝亲自出题,其实在这次考试之前,你的去处就已经定好了,但也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皇帝对你的看法。”
米兰人顿了顿。
“毕竟,在这个国家里,皇帝说了算。”
“最后还有面试,检验实践能力,有些人开玩笑说,如果你想去农业部,很可能会被拉到田里辨别作物,以及处理病害的方法。”
米兰人笑了笑。
“这是第一次考试,还处于实验阶段,录取标准可能会很低,我一定得去试试。”
“上面说,教育大臣巴尔萨蒙已经印发了一些考试题型?”
赫里斯抬起头,看向米兰人。
“是啊,每个主日学校都有,报纸上也有。”
米兰人又伸出手,从包里掏出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
“历史学考题三,请讲明布匿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对后世的影响。”
米兰人念着。
赫里斯想了想,不太会,摇摇头。
米兰人咕哝一声,翻出第二张纸。
“这是教育部的复试题,基本上主观性很大了。”
“历史教育学考题二,根据确切研究发现,无论是生活在新色雷斯的科伊桑人还是生活在新罗马的特拉斯卡拉人,都跟罗马人拥有同一个祖先,同宗同源,只不过都曾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将他们重新引入双头鹰旗帜的照耀下,让他们学习上帝的文字和语言,请讲明你的教育方法。”
“不会,不过题目不错。”
赫里斯有些欣慰地点点头。
“历史教育学考题五,伊萨克皇帝教育我们做人诚实,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请简述你的教育方法。”
见赫里斯还是摇头,米兰人一叹。
“你看看,啥都不会,这怎么行呢?”
米兰人想了想。
“不过你其实也可以参加考试,现在到处缺人,只要重点科目勉强能达标,估计肯定有职位。”
“没有年龄要求吗?”
赫里斯满眼放光。
“皇帝缺人,把成年标准降低了一岁,现在,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可以担任下级文员,也就是抄写员之类的,十八岁以上就全无限制了。”
米兰人耸耸肩。
“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贸然做出决定,天文台的学徒已经是很不错的职位了,你去行政部门,不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薪水。”
“而且,说不定还会受到歧视。”
赫里斯眼光闪烁,没有直接回答。
“听说过新罗马的大主教瓦伦斯吗?”
“没有,怎么了?”
米兰人不明就里。
“他是个阿拉伯裔,据说,也是因为特殊的身份而遭到了破格提拔。”
赫里斯说道。
“皇帝意图同化,也许会给我更多的机会呢?”
“也许吧,第一次文官考试还有三个月,你可以借此机会准备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