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决战前奏

    第363章 决战前奏 (第2/3页)

    “无所谓,都可以。”

    中年军官随手挑出一根香料烟,无视了烟盒上的猫头鹰图纹,又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精制的圆柱体金属盒。

    金属盒由黄铜打制,表面上雕刻着双头鹰的徽章。

    “火绒盒,希腊人的新玩意儿,由燧石和火绒制成,据说参考了古埃及人的取火物。”

    军官解释着,用火绒盒点燃香烟,抽了一口,嘴角微微翘起,

    “赫菲斯托斯牌,皇家精工坊的产品,前不久,我在战场上缴获的。”

    随从们顿时恭维起来,中年军官也很是受用,一边绘声绘色地介绍起战斗的经过,一边招呼着随从都来抽烟,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

    阿拉贡仆从看了看桌子上燃烧正旺的蜡烛,知道这位法兰西军官有意显摆,不动声色地离开了。

    “呵,阿拉贡人还真是没有礼貌。”

    见仆从离开,中年军官冷哼一声,换上了法语。

    “不仅没礼貌,战斗力还很弱,打仗全靠我们。”

    “是啊,前几次的接触战中,也就是您的部队成功逃回了塔霍河北岸,几支阿拉贡分队要么四散而逃,要么投降认输。”

    一位侍从笑呵呵地拍着马屁,中年军官却面色一僵,不再言语。

    他叫贝特尼斯,出生于里昂城,曾经参加过英法百年战争,目前担任国王火枪队的一位分队长。

    国王火枪队是路易十一仿照东罗马帝国进行的一项军事改革,采用大方阵战术,现有员额三千人,其中四分之一为火枪手。

    这支国王火枪队是路易十一的私人军队,也是他加强王权的手段之一,成员大多出身于市民而非贵族,担任分队长的贝特尼斯就是一位工坊主的儿子。

    路易十一还接受了军事专家的建议,企图发挥本国长处,将国王火枪队与敕令骑兵一同使用,相互配合,从而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大方阵的优点就是火力强劲,能够有效地对抗骑兵,缺点就是移动缓慢,机动性较差,在追击残敌上具有明显漏洞,大方阵改革十几年后,东罗马帝国也发现了这一短板,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大方阵与骑兵搭配使用。

    事实证明,如果指挥官操纵得当,无论是斯拉维斯骑兵还是近卫龙骑兵,都可以在与大方阵步兵的配合中打出不错的效果。

    这一次的伊比利亚内战中,法兰西和东罗马双方均拿出了最新式的军事战术,除了击败敌人外,另一个目的当然就是练兵了。

    从古到今,纷争不断的伊比利亚一直都是最好的练兵场。

    两个月前,急于致胜的费尔南多趁着塔霍河水位较低,派出部分军队渡河南下,试图摧毁塔霍河以南的城镇和乡村,为东罗马军队的补给带来困难。

    可是,由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整体军事素质很低,费尔南多的军队来源良莠不齐,渡河南下的部分士兵抢着抢着就忘了军令,反倒被强行军而来的贡萨洛领兵击溃,赢得仓皇北顾。

    这场小规模战斗的失利让费尔南多的速胜计划沦为泡影,东罗马大军如期抵达塔霍河南岸的大营之中,费尔南多被迫撤回马德里,不敢贸然进攻托莱多王城,害怕将胡安娜女王彻底逼到卡洛斯一方。

    “贝特尼斯阁下,国王请您进去。”

    木门开了,一名卫兵向贝特尼斯微微鞠躬。

    “嗯,你们刚刚所说的贵客,他们走了么?”

    贝特尼斯站起身,将烟掐灭。

    “我们奉路易国王之命来到这里,协助你们抵抗希腊人的扩张,竟然还有比我们更尊贵的客人……”

    卫兵对贝特尼斯的傲慢早已习以为常,一言不发地将他引向议事厅。

    走廊上,一群衣着华丽的穆德哈尔商人迎面走来,神情有些凝重,一直在低声交谈着。

    很显然,他们就是费尔南多方才接见的“贵客”。

    “哦?”

    贝特尼斯瞟了穆德哈尔商人们一眼,嘴角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

    “国王陛下又没钱了么?”

    穆德哈尔商人没有听见贝特尼斯的话,朝他微微鞠躬后便匆匆离开,贝特尼斯没有回礼,径直走进议事厅。

    “尊敬的费尔南多国王,很高兴见到您。”

    贝特尼斯行礼问好。

    “我刚刚碰到了您的贵客,如果您缺乏资金,可以继续向我国商人求助,请相信我,只要有足够多的抵押物,他们会很乐意为您提供贷款。”

    “这就不必了,我找他们来,也与资金无关。”

    费尔南多微笑着打断了贝特尼斯的话,指了指一个座位。

    “坐吧,来找我有什么事?”

    侍女为贝特尼斯端来咖啡,贝特尼斯坐上座位,斟酌片刻,看向费尔南多。

    “费尔南多陛下,我刚刚收到路易国王的指示,立马就赶了过来。”

    贝特尼斯说道。

    “路易国王想告诉您的是,法兰西的形势有所变化,他提供给您的士兵随时都可能调回国内,请您做好准备。”

    “什么!”

    费尔南多当场站了起来,眉毛蹙成一团。

    “为什么?法兰西出什么事了?”

    “法兰西倒没什么事,是勃艮第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