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登顶“西方文学世界”的真相

    第57章 登顶“西方文学世界”的真相 (第2/3页)

·巴尔塞斯,感谢上帝,我今天并没有白来。”

    马尔克斯比余切还要高兴:“你真的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

    卡门点点头。

    马尔克斯放心了,立刻吐槽起来:“不,也有不好的。”

    “哪里不好?”余切问。

    这本书原著发出来后,登上美国畅销书榜首,一书成名,不应该有致命缺陷才对。余切还做了些校对,把原著改编后更为精彩的影视片中的部分内容,也书面化到小说中。

    它应当更加精彩才是。

    马尔克斯竟然说:“你把他写得太好了。”

    “谁?”

    “贝特曼!”

    “贝特曼是个杀人狂魔,加博(西语中的亲昵称呼)。”

    马尔克斯道:“虽然你只写了个开头,在我想象中,我已经知道你要借此来批判资本社会,是这个社会对贝特曼造成了压迫。”

    “但我不相信有这样天真善良的杀人犯,我相信有的人生下来就流着罪恶的血液。贝特曼就是这样的美国屠夫。美国有许多这样的人!”

    好吧!

    余切无奈的摇头。

    而卡门却忽然表现出遗憾的神色:“但这本书并没有出版的价值。”

    余切大吃一惊,马尔克斯也懵逼了,追问道:“为什么?”

    卡门说:“我听说你是顶级大学的经济系高材生,你们的学校中,有许多人到美国大学进行交流,这些人的地位还要高于华尔街的普通交易员……也许因为这个身份,你知道了很多美国社会尤其是华尔街的弊病。”

    “这是你的天赋。”卡门称赞道。“川端康成并没有怎么爱过一个女人,但他却十分擅长塑造值得爱的女人,然后让这些女人去死。”

    随即她话锋一转:“但是,年轻人,我们这里谈论的是一本书的商业价值,就目前来看,这本书的商业价值难以开发……”

    卡门谈论起了《美国精神病人》为什么无法在美国造成影响。

    总体而言是这几个原因:

    首先,余切并非是一个在美国有影响力的国际作家,因此,他的“处女座”难以得到公正的看待。

    这种事情在鲁迅于日本也发生过,鲁迅第一次闯日大大滴失败……在欧洲引发东方文学热的沈聪文,也是凭借着一批法国书迷,持续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吹捧他的小说——才把他的名气抬起来了。

    余切此书规划得很完整,探讨的东西也较大,显然他不是想要深耕几十年攒人品的那种人。

    聂华令写不出有震撼力的英语小说,因此嫁给白人教授,凭借所谓的国际写作交流来打响自己的名气,走弯道超车路线。

    而余切却是想要一力降十会的。

    其次,余切是一个并不被关注的中国人。

    无须讳言,在这时候的美国,他们认为自己的山巅之城,是注定的天选之地,其他地区的人都是不如他们的,如果全世界还有什么地方要比美国本土还要好……那只能是毗邻加拿大的阿拉斯加,或者是远在太平洋的夏威夷。

    美国优先论是刻在如今美国人骨子里面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中国人写的批判性质的作品,只能出口转内销,而并不能在美国引起注意。美国人先天对这些有极大的抵触。

    余切被卡门说得一愣一愣的:难道不是把一本书搬出来,美国人就要跪倒唱征服吗?

    怎么前置条件如此复杂。

    余切忍不住问:“你认为这部小说很好,但无法产生影响,我能这么理解吗?”

    卡门重重的点头。

    接着,她讨论起了西方世界的拉美文学热如何发生的:“马尔克斯,略萨……他们首先书写了本民族的剧烈疼痛,将那些疮疤以鲜血淋漓的姿态,挖出来给国际社会看,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开始小有名气……他们开始以一个有良知的国际级作家,出现在主流社会的眼中。”

    马尔克斯在西方世界爆红之后,他的小说一度在全美前十文学名著中占据四个席位,“他的书像香肠一样热卖”,西方人将马尔克斯捧为拉美文学宗师。

    而马尔克斯很谦逊,他老实的认为,“我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