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地铁》出版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94章 《地铁》出版 (第1/3页)

    另一边,和整天嘻嘻哈哈的马识途不同,余切很快在纪录片中表现出暴躁的那一幕。

    因为在年末,《地铁》系列在美出版,引发了轰动。

    一时间,无数人要来拜访余切,或是从他身上拿走一些什么。《东风压倒西风》的摄制组看到,余切忽然变成了和之前不一样的人,他成了一个完全的“比西方人还西方人”的作家。

    如果说,这还在余切的修养范围内,那么另一件事情就触及了余切的逆鳞了。

    他发现被出版商删改过,个别可有可无的“甲骨文”被省去了。他仿佛回到了燕大湖畔被未名诗社那帮人瞎评论的时候,余切勃然大怒,把哈珀的人叫来训斥一通。

    “谁让你们删我的?这个人必须离开我的,否则我不会再和哈珀合作。”

    “余,你和我们签订了合同……”

    “你觉得我这辈子只能写出《地铁》吗?一切才刚开始,你们要错过了。你们如果不改,我会尽一切代价换出版社,而且和每一个读者都说,那是一个我不承认的版本。”

    邵琦他们看的瞠目结舌:他们都听得懂英文,余老师在里面频繁提到了美式国骂。

    而哈珀确实慌了。

    余切才二十多岁,他显然在未来二三十年都处于创作的旺盛期。有两大条件促使他可以在接下来,仍然是世界一流作家:一个是“哥伦比亚之旅”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作家故事,他极可能熬到年限后直接拿到诺贝尔奖。

    这些传奇故事越是经过了时间,越会流传的长久。

    直到有一天会发生这么一个事情:一帮瑞典文学院的老头们,讨论起诺奖的评选。余切在当年也许并没有发表什么作品,但他们发觉余切的年纪已到,找了个借口,忽然为了一个他很多年前的颁发给他诺奖。

    而这,甚至不一定是余切最经典的。

    得知消息的全世界媒体们并不感到惊讶,而是一副“哦,这早该发生了”的表情。

    另一个是余切代表的东亚市场。

    这是个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还要大的市场。作家的成就不能用数据来衡量,但是没有数据也是不行的。

    哈珀请出余切的老同学Lucy来当中介人,余切仍然不给情面。

    他说:“如果你真的在燕大留学几年,那你就知道我是怎么对待那些人的,我一视同仁。”

    然后,哈珀内部进行了调查,发现确实不是因为故意删改。而是因为美国的印刷产业线,已经走向了半电子化,他们的字库里面没有“甲骨文”。

    为了出版这本书,那些甲骨文都是在计算机中,一个个手工预设出来的图案。然而仍然不免有差错。

    西方人根本不认识这些字,就更容易错漏了。

    余切的态度没有软化,他认为这是排版的错,没有人进行勘误,必须有人要受到惩罚。

    为了满足他,哈珀只好找个了背锅侠,开除了事。

    于是在的再版期间,哈珀出动了十多个人的团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和余切沟通这上面的内容是否和他表达的意思一样。

    在余切房间内的人来来往往,所有人都特别小心。哈珀在余切居住的酒店旁边包下了几间房,距离余切就那么十多米的路程,摄像机却能看到,出版人们越靠近余切的房间,就越佝偻下身躯,轻轻的敲门。

    这事儿有奇妙?

    波士顿大学是全美知名大学。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常常在这附近临时居住。

    他们发觉这就像是人类的进化历史一样,从猿人进化为智人。只是在这里是反着来的。数万年的人类历史发生在这短短的十几米,时光倒流了。

    摄制组见到了这一幕,面面相觑。

    有的人觉得余切这是否对美国人太不客气?我们是礼仪之邦啊。

    有的人一边批判余切,一边却诡异的有种爽感!如果我在民营报刊就好了,我就能写出“余切说了我想说的,做了我想做的”那种老实话。

    我爱说实话啊。

    央台摄制组太好奇了,也采访到了这帮美国书商,邵琦问:“这在作家当中是正常的吗?会不会觉得,余切太苛刻了。”

    “一点儿也不苛刻,余先生是个大好人!这都是我们的错。我们搞错了他民族的图腾,这是个大问题。你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