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国内反响(二)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97章 国内反响(二) (第1/3页)

    像《红楼梦》、《出路》那种越拍越来钱的电视剧是很少见的,甚至能匀出钱来支援兄弟单位。

    目前为止,央台买到的所有电视剧要么是友情价,要么是零元购。

    不要说那种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了,就是教育节目都特么买不起啊。为了响应“努力掌握外国语,把我国建设为强国”的口号,央台和BBC合作,想要买一个叫《Follow Me》(跟我学英语)的六十集教育节目。

    这档节目在当时看来很先进,鼓励中国人说口语。

    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情景式的对白,可以改善中国人“哑巴英语”的习惯。

    BBC听说后也很实在,足足六十集节目,只要两千英镑即可买到五年的版权,包括一切改编书籍的出版权利。

    结果央台出不起这个钱!

    八十年代,所有部门都在争外汇,央台根本抢不过。一说要两千英镑外汇,上面直接炸了,一分钱不给。

    最后,当时的英国使馆自己调用经费,用官方价找央台要了三万块钱,换成英镑汇到BBC,这节目才买到了。

    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万人空巷,很快拥有上千万观众,卖出三千万份教材。

    1982年的《中国日报》上面写:《跟我学》的观众数量与我国现有的电视机台数吻合。

    意思是,全中国但凡有电视的都在看。

    就这么一档节目,都要不到两千英镑!怎么可能用外汇买外国电视剧呢?

    王丰逛了一天,啥也买不到。

    忽然他听到一个外国人的声音,这声音特明显。因为这老外在努力用普通话讲:“篮球节目,不要钱!不要钱!”

    “一分钱,不要!”

    啥不要钱啊?

    这老外反反复复的说,引起了王丰的好奇。他过来问:“你是卖什么电视剧的?”

    “篮球!”

    “美国还有篮球电视剧呢!哦,跟日本的《排球女将》一样是吧。”

    被问话的老外蒙了,因为他只学了那几句汉语。

    接下来的事情就由翻译负责了。

    原来,这是一帮美国职业男篮的主办方,简称为“NBA”,他们握有在美国所有NBA比赛的版权。他们想要把篮球节目卖到中国来,开拓中国市场,培养球迷。

    不要一分钱。

    你向中国的观众放映节目就行。

    这个喊话的人叫大卫·斯特恩,是NBA的执行总裁,一个犹太人。他相信中国这个大市场可以培养出很多球迷。

    历史上,大卫·斯特恩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守在央台的门口等待领导,最终打动了央台的决策者。

    而现在,大卫·斯特恩听说“中国第一个电视节”开办,于是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沪市。

    而且,他来中国的路程上看了余切的《大撒把》。

    大卫叫出了那个《大撒把》男主的名字:“顾颜”。

    他说:“这部在美国小有名气,一部美国《阿甘正传》疑似在某些地方过度借鉴了它。顾颜是一个受到上帝眷顾的幸运儿,他哪里也没有去,但他得到了一切。”

    翻译把大卫的话翻译出来。

    《大撒把》?顾颜?

    王丰等人停下脚步,想知道老外如何看待《大撒把》这部。

    这老外不是来表达喜爱顾颜的,而是想说涉及到的故事背景。里面顾颜最后做了翻译,参与了沪市大众汽车合资公司的谈判——这涉及到一个八十年代真实的商业案例。

    余切毕竟是个经济学家,发过专业论文的那种。

    中国对外开放,最开始始于乔公访美,美国的点头促使中国得以顺利融入西方世界。

    因此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公司是美国通用,当时是八十年代早期,然而,高傲的美国公司拒绝合资生产,使得德国的大众后来居上,捡了个漏,拿到了第一个合资车企的名额。

    之后大众汽车业绩起飞,通用后悔不已。

    该案例已经入选哈佛商学院。

    《大撒把》这本,也被推荐作为课外读物。用来研究中国人的性格:这是一群看上去柔弱,实际却很强硬的人。

    “我们美国人也很赞同顾颜的经历。法国人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顾先生正是这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