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外战内行,内战内行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98章 外战内行,内战内行 (第1/3页)

    巴老的发言引起了一些争论。

    作家到底是为啥伟大的?

    全靠自己吗?

    从前大家认为,只要你外战厉害,能在外国刷名气,那你就是国际作家,大家都沾了你的光;现在巴老的话表明,事情是反着来的,是作家们沾了国家的光。

    巴老是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的获得者,意大利国际但丁奖,美国文学艺术学院的外籍院士……他竟然主动说,别人认的不是他的,而是认的中国人。

    他是中国海外形象的受益者。

    《人民文学》的编辑部里面,王濛要求大家来探讨巴老的话。

    一些人持赞同意见:“姜还是老的辣!这个巴老啊,岁数大了之后,还是有一些真知灼见的。”

    有的人反对:“他只是自谦而已,那你说为什么不是其他人拿那些奖项?为什么不是冰心,蒋海澄?他首先做到了中国的顶尖作家,然后才有了其他!”

    更多的人认为兼而有之。

    巴老在国际上有名气,既是因为个人能力,也是因为国家的复兴。

    作家这个行当太玄了,让你上,你就能上;不给你机会,你也甭想出头。

    每年的短篇奖评选名单有有争议,这种事儿连初出茅庐的余切当时都发现了:分果子。打仗就选军旅文学,改革就有厂长文学,一些文学就是传话筒……就连矛盾文学奖也有争议。

    但是,尽管当时有争议;时间一久了,争议就消散了。拿奖的真就镀上了一层金,没拿的从此就落后了。

    很少有那种比同时代作家明显超出的人,非他不可。

    不,还是有的。

    王濛接下来说:“这么说来,余切还真和以前的作家不一样。他那些在国外获奖的,几乎都是以外语撰写的。他这种又怎么算?”

    会上一时陷入到了沉默。

    是啊,勋章和勋章之间,亦有区别。

    如果巴老是凭借“中国知名作家”的名头,而受到了些许优待。那么余切如何评价呢?

    他岂不是比巴老更厉害了!

    这是一个相当狂妄的想法,但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推断出这个结论的时候,竟然不觉得过分。

    “他肯定是个中国作家!”编辑部有个叫朱炜的编辑说。“至于谁成全谁?我认为不需要议论的太清楚,就算余切写的是外国,但他创作源头是国内,他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另有一个副主编开始总结:“现在美国大热的《地铁》,不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大三线建设嘛!余切写的《狩猎愉快》,也像是东方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故事,加了个狐狸妖怪的表皮……余切始终是一个中国作家!”

    王濛要的就是这话。而且还补充道:“同志们!余切不仅仅是个中国作家,还是我们《人民文学》自我上任改版以来的优秀作家。”

    “他为文坛带来了新题材,新风气。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不得不说,也贡献了一点小小的力量。”

    嗨!

    早说啊!

    原来是夸你自个儿呢!

    《东风压倒西风》的前半部分,在大陆播出之后,更印证了王濛的假想——余切高于其他作家,所以塑造余切这个文学品牌的我们,也高于其他文学人。

    这个纪录片已经经过了剪辑,进行了适当程度的美化。然而,余切在其中的表现仍然让全国人感到惊讶。

    宫雪在里面消失了,一刻也没有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群不认识的美国精英。

    他们遍布整个社会,是医生、律师、独立撰稿人,《时代周刊》的摄影师。

    余切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受欢迎,同时,余切对美国出版人的态度接近于上级面对下级,而且直接得多。

    这打碎了很多人的“美国滤镜”。

    美国人刚强、坚毅、自由……不是的,在这里,他们会为了余切的一句话小心翼翼,然后在摄像机前摊开手,反复强调:你们看到了,我是尊重余切的。

    和这档节目同时播出的是针对美国的旅游节目。这是蜜月期间制作的宣传片,因为太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或是妖魔化美国,或是跪拜美国。里面的主持人赵中祥用磁性的声音,这样形容美国:

    “他们利用欧洲先进的基础科学,发明了电报,电灯,飞机,这些新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