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1987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99章 1987 (第1/3页)邵琦问道:“你明年要干什么?”
“我看看能不能再做点事情,顺便过点个人生活。我需要一些新的沉淀,写出新的。”
邵琦说:“写一点国内的吧。其实我们也采访了胡后宣教授,他说,他还是最喜欢你写的《落叶归根》……”
胡后宣是个研究甲骨文的,他当然最喜欢“落叶归根”了。
又有人问:“听说余老师您还有一部军旅文没有写完,到什么时候,读者们才有机会见到这一部?”
《血战老山》!
一部有现实原型的纪实文学。
余切本来应该在两三年前就写完,被各种事情耽搁了。
结果这几年一过去,老山战役都快打完了。再过一段时间,等到老大哥一垮台,两边都特么要说和了。
假如越南人真的听他的广播,恐怕“哥伦比亚之旅”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震撼的。
那个作家不仅大摇大摆的回家了,还在西方世界中也有了些名气。
余切向邵琦保证“明年一定写完。”
“真的吗?”邵琦不相信。
余切有点尴尬,只能说“这次我一定会写完的。”
大家互相对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
余切等人在波士顿过了新年。
大使馆在这个地方组织了新年聚会,全美那些对母国还有感情的华人名流们,往往会选择赴宴,看看能不能之后为大陆做一些事情。
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先后来见过余切。这两个人已经绝交了,但都对《地铁》系列很感兴趣,故意错开场合来。
余切答应他们,会在自己的里面给他们套上马甲,他们非常高兴。
这两人都喜欢,而且尝试过自己写,都无功而返。
他们作为顶级物理学家,对那些科幻中超凡脱俗的物理概念并不觉得稀奇,反而觉得像江湖骗子一样,显得很可笑。
比如,他们两个都不喜欢《三体》,杨振宁尤其如此,觉得太花哨了。
但是对那些有考究的就不一样了。
杨振宁说:“你这部不像那些,你不是一个太空歌剧类的东西,你是真的有些见解。我相信一些东西在未来会发生。”
李政道也表示:“余切确实写的很好。现在大家讨论的是你的隐喻——那些被屠杀的印第安人们。但我认为,这本的科普价值被忽视了。”
这是当然了,《地铁》里有一些主角装备的未来科技,本来就是以后要发展出来的科技。
要不怎么说余切的具备前瞻性呢?
余切顺势邀请这两人来燕大讲课,李政道是燕京大学毕业的,已经在中国大陆的科研所担任教职了,他当即答应。
杨振宁却拒绝了,因为他接受了港地中文大学邀请,时间安排不过来。
他反而替港中文来邀请余切:“你来我们港中文吧。讲讲文学,我也热爱文学。”
余切只能大笑着糊弄过去。
杨振宁觉得他可以把中国人请到美国来学物理,用美国人的钱,白嫖美国人的设备。而且他给了一个让余切挺信服的理由:
“搞物理要么不要钱,要么很要钱。根本上来说是很要钱,这是物理学的大多数情况。李政道来中国,是因为中国为了表达诚意,努力满足他的科研条件——为他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但是余先生,你自己想想,中国人真的需要这些吗?”
“你家乡还在讨论修大坝,还在普及教育,是不是要先做好这些再谈其他?”
李政道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杨振宁在余切这儿告状,也很生气道:“难道我们现在脚踏实地,就不能仰望星空?他这么想,人类永远不可能登月。我只是个开始,我还要利用我的影响力,请其他美国科学家来……没有最基本的硬件,别人凭什么来?”
余切只能和稀泥。
这是个爆发于八十年代末的巨大争论,持续四十年,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直到李政道都离世了,还是没有胜负。
从理智上,余切支持杨振宁一些,但他现在不比当初,他说话很有影响力。他如果在这站队,真的会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