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1987

    第99章 1987 (第3/3页)

    要知道,电脑组装线曾是渝市的主要产业支柱。王安真要投钱进去,再过个十来年,实惠会落到余切的父老乡亲头上。

    打听之后,得知王安本人现在在休斯顿。余切和大使等人飞去休斯顿拜访这位富豪,王安的儿子接待的他们,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机场驶入劳斯莱斯的车队,等他们都进去后……

    “砰!”

    关上车门。

    王安的大儿子王列忽然说:“余先生,沈先生,我父亲的情况你们千万不要透露出去,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余切忍不住问发生了什么?

    王列还是摇头,欲言又止,非要让他父亲王安来解释。

    车到了一片巨型建筑物,这里灯火通明,来来往往都是白大褂,有的还戴着实验室用的护目镜。抬头一看有很大的MD标志。

    MD Anderson!

    没想到王安居然在MD安德森——一到这,余切和大使都明白了。

    因为这是全美最好的癌症治疗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它本质上是个研究型医院,实验室里面一些药物超前于市面上几十年。一些得了癌症的富豪往往就常住在这里,或是花钱养一个实验团队,专门针对自己研发药物。

    王安得癌了!他要挂了。

    余切恍然大悟。

    原时空王安确实是几年后就去世了,但没想到竟然这么早。

    在硕大的私人病房里面,王安听说余切来了。他睁开眼睛,恭喜余切拿到了“美国书评人协会奖”。

    “我在这里看过你的纪录片,余切。我很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文学,而是因为你的观念。”

    “在你看来,只要你能力超过了其他人,就没有什么种族的区别,我赞同!你是我们的一个旗帜,我们华人都需要你这样的人。”

    余切耐心听着。

    王安开始讲述他的故事,这个故事映证了为何余切在华人中广受欢迎。

    余切所扮演的形象,余切不客气的举动,是华人一直以来想要发出来的声音——有的人已经忍不住发出来了!

    王安在后世看来是个失败者,他其实也很霸气。

    他是交大毕业的理工科学生,孤身一人在美闯出事业;回国后沪市那边组织了个“交大校友会”,很多他的学长和学弟都来赴会了。

    然后学长和学弟们看到王安作为华人复杂的一面。

    在王安所带来的众多高管中,有至少一半都是洋人。为了方便这些洋人,会上安排了翻译。

    王安看到后大失所望,坚持撤去翻译员。“我们已经在中国,我可以讲汉语,大家都讲汉语。”

    接待的学长学弟们问:“那些白人高管们怎么办?”

    王安说:“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谁叫他们不学好汉语!”

    中方的人感到诧异:“我们虽然是欢迎宴,其实还有一些合作上的交流。这些人难道个个都懂得汉语吗?他们不懂,我们怎么进行接下来的谈判和交流?”

    王安公司的公关部长,这是一个华人女性。她说:“他们会习惯讲中文的。因为他们所在的是王安的公司。”

    “在我们公司,华人的地位不说比洋人高一等,至少也是平起平坐,对我们客客气气。您可知道,在一些美国的其他公司,不要说平等,就连用厕所,华人和洋人都要分开。王老板给了我们真正的尊严,这是在海外社会很难体会到的。”

    之后,这些洋人成了鼓掌机器。无论王安说什么,洋人高管们都极力鼓掌,好像听得懂一样。

    权力迫使他们听懂了王安的中文。

    ……

    王安回忆自己这次“衣锦还乡”的经历时,尽管人在病床上,却精神抖擞,说得人都发热了,忍不住坐起来。

    他旁边的大儿子王列则默默的流泪,紧紧抓住王安的手。

    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因此,耍脾气是不是一种错的事情?

    是的,但也不尽然。

    沈大使的心情十分复杂,忽然将目光转向余切:他也看过《东风压倒西风》,尽管他已做了很多年的大使,但这一刻才意识到为何余切会如此的被华人们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