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回家(一)
第100章 回家(一) (第2/3页)
司有一些人怀疑我的能力,为了证明我的权威。我会继续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父亲也同意了。我们是一个大公司,每年的收入达到三十亿美元,我们绝不可能垮台!我们大到不能倒!”
惊喜来的猝不及防!
没等沈大使反应过来,余切已经代表国内同胞感谢老王一家了。
这个王烈后来被认为是“华人世界中第一个真正的富二代”,他身家最高有十多亿美金,这可是八十年代!当然是富二代了。
但他也有富二代的一切毛病:好大喜功,没有逼数。
历史上,王烈在技术不如人的情况下,坚持扩大生产,资金周转不济,结果把公司折腾黄了;现在它要是把这一套带去中国,凭借离谱的极低成本,搞不好还真让他缓过来了。
于是,余切在之后进入王安的病房时,就没有那种“感恩戴德”的表情。
不是你拯救了中国的微电子业,而是我们互相成全。
“余先生,沈先生,这样的结果你们满意吗?”王安笑道。
沈大使说:“贵公司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欢迎再来大陆看看。”
回大陆?
王烈一听到这,忍不住咧开嘴,在那傻乐。一想到回国之后,受到欢迎的变成了他,谁不开心呢?
余切轻轻鼓着掌。他觉得是双赢的事情,所以不怎么激动。
王安察觉到了,心里哀叹一声,有种“生子当如余切”的感觉。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怎么能那么大?
王安自己是正儿八经的发明家,理工科的博士。他十六岁考上交大,二十岁在根据地研究无线电通讯,公派去哈佛读书时,每一科成绩都是A+,在车库攒出了磁芯存储器……每一次商战,王安都身先士卒,率领研发团队进行技术突破。
他的威名在硅谷很响亮。
比尔盖茨被他约见时,表现得受宠若惊,很多年后都忘不掉。
然而,儿子却不中用,既没有脑子,也不长心。自己离开之后,恐怕一切皆休啊。
再想想这个余切……
“余切!”王安忽然说,“其实我们挺像的。”
“什么地方像?”余切道。
沈大使和王烈都看过来。
“我听说你写时,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我做生意也是,可是,我每一次都成功了。”
“但仔细想想,其他人怎么能学我们呢?别人这么做,当然要失败的!”
王安说的意味深长。
余切听懂了。沈大使也听懂了。
王安在点他的儿子,可惜,王安儿子就像是流沙河那种人一样,这里只有他儿子听不懂。
王烈后来搞研发,搞市场……通通失败,完全丧失威信。
整个公司跟叛变了一样。
华人在美国本就举步维艰,你不是能力超凡的话,哪怕是有遗产,别人也不认你。
投资要到了!
虚惊一场。
王烈陪同余切和大使在休斯顿玩了两天,被媒体拍到,反倒促使他的公司股价小涨。王安笑说:“看来到大陆投资是正确的选择,美国股民也认可!”
“没错!就得到大陆去,这是我们的转机!”他儿子也赞成。
王安得的是食道癌,这种病在没有发展到很严重时,看上去几乎没什么不对劲的。
但中后期发展就很快了,因无法进食,人会暴瘦。
趁着这不多的还能享受美食时光,王安想尽办法弄了些美食来吃,他吃不了几口,却便宜了其他人。
巴西牛排确实好吃,谁说巴西牛排便宜的?这不也有贵的吗?
MD这个医院令余切大吃一惊:不像是医院,到更像是高端会所,一个度假的酒店区。
怪不得后来央台主持人李永也来这治疗!
“王安电脑公司进入中国!成立中美王安电脑发展有限公司!”
《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一事件。这被认为是“王安电脑公司”今后五年的大动作。他们要把一批组装生产线移到中国来。
……
87年,一批在美的留学生准备回国过年。
其中有个叫林一夫的人,他硕士在燕大读,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已经搞了一段时间的经济研究工作。
林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