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扯下辫子,昂首向前
第四百七十一章 扯下辫子,昂首向前 (第3/3页)
“因为她的母亲刘晓丽女士是美籍华人,退籍应该只是出于对女儿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
艾略特面无表情地看了眼他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难缠的受访者,决定打断一下节奏。
“Lee,给路续上咖啡。”
“是,先生。”
约莫五分钟后,这位《时代周刊》的记者重新调整了方向,决定从他的商业版图入手。
“路,你在国内掌握了相当的舆论渠道,应该也看过很多底层疾苦,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中国导演一样在电影中做艺术思考,有现实题材的作品诞生?”
“不同导演的视角不同,不能都去发掘黑暗面,也不能都一味地赞颂吹捧。”
“我在国内的电影公司春节档会有一部作品,讲的是年初南方雪灾中的旅途奇遇,算是把自然灾害融入到商业片叙事中去,这也是一种视角。”
路宽解释道:“我在所有作品中发掘的都是人性的光辉和希望。”
“《返老还童》里有美军支援的飞虎队,《异域》里也是全人类携手对抗天灾和巨变,即便是《天空》这样对抗性比较强的题材,我们也邀请了渡边谦和坂本龙一,参与到创作中来。”
“我秉承的一个观点是,艺术不为政治辩护,只为文明佐证。”
镜头里的路老板侃侃而谈,一副戴着世界大同眼镜的世界公民的模样。
他仍然紧咬着艺术和文明、人性这些普世价值来作答,避免掉入政治旋涡与陷阱中去。
即便是在柏林影展的慷慨陈词,论点也一直停留在全人类的善恶价值观,对鬼子的审判,只带有民族立场。
艾略特追问:“你把中国文化渲染地很美,对于美国文化似乎没有太多探索?”
“当然有!”路老板信誓旦旦:“我们已经着手开始与各大电影公司谈判,按照当初签订的条款,提前支付报酬将漫威的超级英雄收回。”
“目前是计划在2008-2012年,从《钢铁侠》开始,先通过5-6部单体电影,譬如《无敌浩克》、《雷神》、《美队》等引入核心角色。”
“在下一阶段再通过链接作品将超级英雄集合,通过事件联动打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我称之为漫威宇宙。”
艾略特心里像是吃了苍蝇一般。
怎么自己每一个进攻的方向都有重兵囤积呢?
采访撕不开裂缝,那这一次的《时代周刊》就只能沦为路老板本人的扩声筒和宣传工具,不会有任何有价值和深度的题材诞生。
路宽仍旧在侃侃而谈:“中国人讲,听其言,观其行。”
“我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概念引入国内,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向世界推广。”
“在国内我们有最大的电影公司和排名前列的互联网媒体,在国外和米拉麦克斯、狮门、迪士尼都是坚定和合作伙伴。”
“就像美籍华人Iris女士所讲,中美民间有着深厚的交往基础,我们不必秉着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去思考问题,艺术和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命题。”
开门!自由贸易!
开门!文化输出!
这本该是美国秉持的立场,但不知道为什么在面前的中国富豪嘴里说出来没有一丝违和,因为他确实就是这么做的,顺历史大势而为。
艾略特无奈地喝了口咖啡,往日的醇香此刻尽显苦涩。
这是他职业生涯里少数的失败采访,尤其是在做了这么多准备的情况下。
他把话题和政治关联,路老板就搞艺术、文明、人性的普世价值锚定;
他搞中美立场的二元化,后者就搞双向文化的桥梁叙事,反讽他是冷战思维。
动不动来个用美食做噱头的生活化解构,根本不给他一丝一毫发挥的空间。
即便他从《历史的天空》时间线和人权问题的关联、路宽女友刘伊妃的国籍更改,以及他作品中从无对东大现实思考这几个方面,做了一定挖掘。
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艾略特放弃了,在几个吹捧宣传性的问题之后,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
他送受访者出门,两人在大厅中站定。
“路,我有预感,你即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是吗?借你吉言,不过我们中国人喜欢讲闷声发大财,我比较钟情这种感觉。”
头发灰白的艾略特笑着摇头,请他按照惯例在采访稿上签字留念,又客气地送他离开。
这位西方记者的立场并不是一味的反东大,只是作为新闻人,他们必须要挖掘有深度的内容。
无论亲中,还是反中,其实都是职业要求。
但这不影响他对真正的艺术家的赞叹,在现场观摩了奥运会开幕式后,没有人不会被这样事实上是超越了时代的科技美学所震撼。
因为这种技术水平和呈现效果的无人机,本就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
旋转门将路宽的身影缓缓吐出,纽约的暮色正为曼哈顿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边。
艾略特望着他走向轿车的背影,恍惚间看见百老汇大街的霓虹在那道西装轮廓上流淌。
像镀了层东方的釉彩,又像西方文明投下的最后一道追光。
在经历过冷战、熟知西方排华历史的艾略特看来,这道追光留在在他的背脊上,好像百多年前李鸿章那根突兀的辫子。
而今这根辫子,似乎要被无数个同眼前这位一样的中国青年,狠狠扯断了。
。。。
艾略特彻夜未眠地赶稿,但并没有对采访内容做恶意的揣测和延伸。
不是他不想,但凡有一丝可以大做文章的所在,通过这位东大首富来键政一番,他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但路老板在北美不是没有发声的渠道,他无法对这种采访结果再做过分的“深加工”。
那怎么办?
捧杀。
我夸你和中国文化总没什么问题吧?
事实上,2007年《时代周刊》开年的第一版就是关于东大,那一期的标题叫:东大,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在艾略特这位纵横新闻界几十年的老记者看来,即便是这样的素材,也还是有发挥空间的。
你们吹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我吹文化威胁论!
这又是一个新的命题,在北平奥运会开幕式后会更加深入人心!
就当事人来说,对《时代》周刊和艾略特会如何把控对于他的立场的措辞,路宽没有太大的担心。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现在的他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和口碑究竟是什么样?
说其人是思维西化的艺术家,那是胡扯。
从《返老还童》开始,至奥运开幕式结束,所有作品中传达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毋庸置疑。
但说他是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分子,也不尽然。
别忘了,他是第一个在国内“鼓吹”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导演,问界是第一个和好莱坞六大达成拼盘的公司。
问界通过批片政策帮助迪士尼消化冗片,在刚刚上个月下画的《钢铁侠》中,他也是手把手把漫威带着叩门的“带路党”。
西方记者和政客们再怀疑他的立场,也绝难对这样的事实矢口否认。
就凭借他现在的《电影促进法》咨询委主任的职务,六大和美国电影协会只会更加认同他世界公民的身份,以期通过他影响蓝海市场的电影政策。
青年导演如同一位行走在东西方文明钢丝上的平衡大师,左手捧着《论语》,右手拿着《圣经》,用商业人格来增强欺骗性,把产业布局转化为文化缓冲带。
他在竭尽所能,把美利坚对他的意识形态领域审查向后拖延,为未来布局争取更大的空间。
虚虚实实之下,无人可以看清穿越者的真实面目。
路宽在采访结束后没有立刻飞往洛杉矶同刘伊妃汇合,他与保尔森在很不起眼的交易室会面,沟通即将进入大高潮的金融危机。
老保!我想吃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