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居摄

    第484章:居摄 (第2/3页)



    他的妻子吕氏见状,便询问他神色匆匆的缘由。

    王宇只哀叹一声,“……那个人真是死了也不放过我。”

    吕氏知道他指的是谁,便跟着一块哀叹起来。

    实际上,

    王莽在赐死自己的长子后,并没有给他安排葬礼、祭祀,

    而其日益攀登的地位,也不允许其他人谈论这场发生于父子间的迫害。

    这使得王宇死后获得的祭品,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母亲。

    她仍旧思念着自己的孩子,并期待着孩子能够于死后得到安宁。

    哪怕她被丈夫囚禁在高墙之内,只能睁着自己失明的双眼,与那燃烧着点点灯火的烛台相伴。

    “你说,母亲什么时候能和我们团聚呢?”

    吕氏知道,这种话颇有咒人早死的意思。

    可联想到婆母王氏的情况,还有冥土中死鬼们的欢笑从容,

    她便觉得即使死了,也比活在王莽身边要好很多。

    王宇也这样觉得。

    但他还是沉默了一阵,随后才说,“我还有几个兄弟。”

    “母亲不会抛弃他们的。”

    王莽本就不是一个重视血脉亲情的人,

    更不用说他已经有了一堆年幼无知,可以慢慢教导成自己想要模样的孙儿。

    那些已经成年,各有心思的儿子,地位自然变得更加低下。

    王氏担忧他们也会被王莽杀死,怎么愿意舍弃一切,拥抱冥土的自由呢?

    孩子是一位母亲的束缚,

    她为此情愿忍受一切痛苦。

    吕氏也想起自己生下的几个孩子。

    其中最小的那个,

    还没有喝过来自母亲的奶水,投入过母亲的怀抱,一生下来便被王莽派来的人抱走了。

    吕氏甚至没有见过孩子的模样。

    而留给她的,只有一条悬吊脖颈的白绫。

    夫妻两个相视无言,

    这栋位于酆都的小院子中,又迎来了一阵新的沉寂。

    而在阳世,

    属于孔光的太师府邸,也透着一股衰败腐朽的气息。

    哪怕安汉公为了彰显自己对老师的恭敬,特意让人修缮了这栋宅院,安装无数华美的雕饰,也没办法阻止这种气息的浸染。

    毕竟,

    府邸的主人就快死亡了,

    这栋属于活人的宅院,自然要随着主人一起,化作不久后死者的阴宅。

    有医者小心翼翼的舀起一勺汤药,想要喂到枯瘦的孔光嘴里。

    但昏迷中的老者紧紧咬着自己的牙齿,强行灌进去的汤药总会沿着他的嘴角流出来。

    尝试了几遍后,

    医者只能无奈放弃,并派人去通知假皇帝,“太师马上就要不行了。”

    孔光的身体本就是个漏风的口袋,先前靠着王莽寻来的各种珍贵药物,才勉强吊住一口气。

    摇摇欲坠的牌匾被王莽悬挂在头顶,用来塑造他地位未稳定前的“大义”。

    而现在,

    被强行钉住的牌匾终究要落下,

    开创了“居摄”年号,已经践祚,距离坐上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王莽,也不再需要孔光这位老师。

    这位代表着儒家礼法,性格古板的老者如果继续活着,可能还会变成王莽更进一步的阻碍。

    在这个汉室皇族、忠臣,已经纠结起好几股力量反对即将篡位的王莽的当下,

    在这个民间起义不断,有些形成气候的当下,

    王莽更需要一群能从繁杂的儒家经典中,为自己找出篡位理由的儒生学者,而不是坚守礼法的孔子后裔。

    所以,

    当孔光病危的消息传来,王莽并没有像先前那样,要求医者一定要维持住对方的性命。

    他登上马车,来到太师府邸看望孔光。

    也许是回光返照,

    当王莽到来的时候,孔光看上去精神不错,较之前面的昏迷不醒,他起码可以说话了。

    “听说你最近很忙,等待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推行的政策也越来越急躁。”

    孔光这样对自己的弟子说道,“你的忍耐呢?”

    王莽摆出严守礼法的姿态,端坐在老师病榻之前回道:

    “我追求的东西,马上就能得到了。”

    “至于那些阻碍,不过些许风霜罢了!”

    孔光便笑了起来,“虽然从未看清楚过你的样子,但我终究教导过你许久……”

    “这副模样,你应该是在嘴硬吧!”

    什么些许风霜?

    孔光可不觉得那些事情,没有让王莽感到苦恼和震怒。

    “这就是你坐上那个位置的代价!”

    他瞪着浑浊的老眼,呆呆的看向飞落在窗台上,为自己梳理羽毛的飞鸟,嘴里喃喃着:

    “我花了几十年,才知道人和事,并不一定相匹配。”

    纵然天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