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太平道的规制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14章:太平道的规制 (第1/3页)

    当太平道走出新夏,向着四处涌去的时候,

    治理过一个庞大国家的夏文王便向何博提出过建议:

    “要想办法保持各地道人的联系,不能使其离心。”

    人心若是散了,

    那队伍便要不好带了。

    到那个时候,

    队伍的颜色还是原本的颜色吗?

    那些披着黄巾的道人,还是最初顺天应人的模样吗?

    西周分封之初,

    尚且会有让各国史官互通消息,记他国之史,以存诸夏之行迹的制度,

    这才使得开拓了八百年的诸夏君子,

    没有被四周的蛮夷淹没,没有在荒芜的“国外”迷失行踪,更没有随着时间的冲刷,而遗忘自己的使命和来历。

    而太平道出现之时,

    天下又何其广阔?

    区区一个中原,早已不能束缚诸夏君子的手脚,涵盖他们的足迹了。

    更深入一点讲,

    周初始受封的那些诸侯,和太平道派去四方传道的道人,其身份使命,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前者即便创业艰难,但名义上的确是去当一地之主的。

    等到日后建设好了,国人生聚,名实俱符,不止能安心的享受富贵,甚至还能反手镇压周天子,割他的麦子抢他的九鼎。

    后者却是领受上帝之命,去各处传播祂的仁德慈爱。

    除了要教导那些蛮夷之外,

    更要为已经繁衍的到处都是的诸夏子民,鸣呼不平,以人之身心,来推行黄天之道。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诸侯,

    哪怕是家里穷到还需要自己亲自耕作,一出门就可能遇到蛮夷冲击的始受封诸侯,

    只要一想到自己这代人辛苦之后,子孙是实打实能获得好处,富贵终身的,那为割麦子种粟米而弯下的腰也不疼了,倒腾了一整天的手脚也不累了。

    看着修建好的宗庙,还有身边成长的后代,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可道士们却不能如此。

    偏偏世间的诱惑如此之多,腐化如此之巨,

    即便前三代还能保持初心,没有走歪路子,但等到之后呢?

    坐看世间的死鬼们,可是听了太多“我的苦,我祖先早就替我吃完了”、“这天下是我祖宗打下来的,我理应享受这样的富贵”之类的话语了!

    对此,

    何博表示了认可。

    于是便有了太平道的集会之事。

    按照规定的制度,

    每隔五年,会定期将各地太平道的代表,还有当地一些著名的、拥有足够想法和能力的死鬼,拉到一片空荡的,只安置了座位的梦境中,让其诉说自己的经历,以及在结合了实际与当地情况后,凝结出来的想法和理论。

    只是,

    人之所思,向来是难以一致的。

    更何况各地情况本就不一样,在其基础上凝结而成的经验,自然也不会相同。

    所以,

    在第一届太平道集会举办时,

    由于大家对流程还不够熟悉,也有意向其他道友展示自己的成就,彰显自家风采,便引发了不少矛盾——

    有还没介绍清楚情况,便迫不及待向着同道推销自身经验,希望对方能拿着本本去推行相应的措施,觉得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

    也有一言不合便武力辩经,贯彻“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一原则,尽显强者风范的。

    而诸夏的论道传统,也有“肉体辩经”的主张。

    于是“拳脚共长天一色,棍棒与孤鹭齐飞”的景象,便充斥了梦境角落。

    总而言之,

    当时的混乱,

    让因为上帝偷懒,随手捏出来的集会之地,变得像风雨飘摇中的小船一样,起伏跌宕,令人遇之晕眩。

    好在,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上帝也不会惯着这群许久不曾聆听鬼神教诲,被赵申、孙冲这等“与神角力者”带坏了的道士。

    他当场拍着桌子说:

    “这是开大会,不是稷下学宫,哪有动手动脚殴打同道的规矩?”

    说罢,

    何博便将他们完全镇压,然后在梦境中塑造出各地的模样,把人都给扔进去,轮了几轮。

    “道理是很难说明白的。”

    “但事教人却一向简单粗暴。”

    “这群家伙因为没有去过其他道人传道的地方,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从而生出了无所谓的臆想和争论,这自然不好!”

    “既如此,不如去对方那里滚一滚,等尝过了滋味再说话!”

    虽说何博曾经给予过太平道的大贤良师沟通死鬼,并且通过阴间这个中转站,获得遥远之地消息的能力,

    可百闻不如一见。

    有些东西和事物,

    到底要亲身经历了,才能明了其中深意。

    而在上帝有形的大手操控下,

    于梦境中走遍东南西北,跨越无数山川,甚至还坐在船上,肉身投喂过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