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超前版本:全国化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399章 :超前版本:全国化 (第1/3页)一台十立方米左右的白色柜子,就是碳化硅气相沉积的专用设备。
但如果拆分来看,里面70%的空间,都称不上核心技术,只是常规功能结构,以及一些空间冗余,用来保证设备的整体性。
甚至翟达在里面还找到了许多国产器件。
剩下的30%才是核心,要么具备独特的结构设计,要么则是零部件的制造难度颇高。
所谓的“技术领先”,可能也不过是庞大设备里极少数部件,几个隔热材料、几个传感器、几个特殊材质特殊精度的喷头。
然后辅以不错的工业设计水平,将其整合在一起,稳定的发挥功效。
工业结构设计,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秘密,只需要规避一下专利问题即可。
他比原设计团队,获得的信息还要更直观、更具体,只要理解到位,甚至能够优化一番。
所以重点还是“核心部件”。
翟达默默计算了一下“核心部件”的数量,大概98个、13大类。
涵盖特种陶瓷部件、联动式气路组件、反应腔调试结构、各类高精度传感器与控制器。
而且这里面依旧有许多国产设备。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现代产业链问题,日本目前依旧是全球制造业的高端代表,但体量和资源决定了它只能采用“小而广”的模式。
小:规模小,只生产尖端技术含量高的部分。
广:供应链广,依赖供应链获取中间环节产物和大部分零部件。
一款日本制造业代表的“尼康相机”中,真正日本生产的部件不超过10%。
这就是全球化的魅力,让“技术”的比重无限增大,“生产”的价值则被压缩。
只需要很少一部分人,就能掌控巨大的价值分配。
如果再加上“金融化”和“文化霸权”,可以说无往不利,全球通杀。
比如出口意大利镶几个钉子,身价能翻1000倍的奢侈品。
但一饮一啄下,全球化和企业逐利的本质,也会导致内部产业转移和空心化,挤压国内低附加值企业的生存空间,推动工业人口朝服务业人口转化,因为不需要这么多。
按照西方的规则,技术和生产要拆分开来,技术、精英、资本永远留在本国,生产、污染、劳动则交给他人。
全球化的本质绝不是“世界大同”,全球化的本质依旧是资本的本质:
逐利罢了。
但这也给了其他国家.依靠自身禀赋与制度优势,快速发展的机会。
大概他们是没有想过有一天,某个文明会同时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