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二个产品:就是它助力晶圆工厂性能、产能双提升!

    第181章 第二个产品:就是它助力晶圆工厂性能、产能双提升! (第3/3页)

。在此基础上,日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且,这还不算完。”说到这里,张建特意顿了一下,给了大家想象的空间!

    “提升了这么多,而且,产能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这是有魔力吗?”

    提升芯片制程,利用落后的光刻机生产制造先进芯片,最先探索这个是华为及其背后的产业链。但,那是以多重套刻、牺牲产能为前提的。

    但,小沙(芯片生产-中芯国际精调版)优化方案,不仅性能提高甚至翻倍翻两倍,产能它还提升了!

    “提升我也能理解,毕竟之前的产线都是人搭建的,在精度这方面,AI的能力可能比人强,但是,这还不算完是什么鬼?”

    “就是,这还不算完?是要上天吗?”

    AI对工业生产的帮助有多大?

    以往人们对这个东西的概念还停留在工业4.0,机械化率、自动化率这些指标之上。

    但小沙一出手,直接将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进行了优化。

    面对大家的疑惑,张建直接放出了一组数据:芯片生产能力的每日提升,然后说道:“AI与其他东西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可以持续的提升。

    “最开始的提升是最大的,但后续晶圆工厂运行的每一天,都在不断的给小沙提供新的数据,小沙也会根据新的数据进行下一轮的分析、调整和训练。

    “所以,提升虽然微小,但仍在持续,并永不停歇。”

    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AI的能力通过每日训练都可以精进和提高,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儿,但反映到工业生产中竟然是这个样子的吗?

    “屁!怕不是只有小沙可以这样!我就是研究AI和工业结合的,甚至结合的就是芯片生产。直说吧,我研究的领域是计算光刻,理论上说,这确实没错,但是,实际操作根本就是另一回事儿!

    “提升如果真有那么容易,动不动就性能翻倍什么的,这好些年,我们也不至于被限制到这个程度了!”

    “就是,小沙是个异类而已!”

    “这么说,现在EUV光刻机实际上还没解决,如果解决了呢?那岂不是直接就世界第一了?”

    “解决还不快?赶紧搞一个小沙(EUV光刻机制造精调版)!”

    “对啊,这就是白驹科技这第二个产品的意义了,比起语言模型,让AI的能力融入到各行各业当中,去训练、提高,才是更加重要和有价值的。”

    ……

    说曹操,曹操到。

    张建这边结束了他的分享,切换了一页PPT,然后说道:“好了,下面,让我们将舞台还给郝总,谢谢大家,谢谢!”

    而PPT的这一页,就正好的写的是小沙(精调模型)第一批合作伙伴名单:沪上微电子、中芯国际、华为、摩尔线程、沪硅产业(硅片)、长电科技(封装)、科华科技(光刻胶)……

    十几个,全都是芯片产业及其耗材公司。

    而郝成这个时候上台了:“小沙基础模型将对国内重点企业、白驹科技战略合作伙伴等陆续开放。我知道,很多人关心EUV光刻机的进展,跟你们说——

    “我也不知道。”

    “哈哈哈!不知道你说个锤子!”

    “不过,既然是第一批,那应该是和中芯国际一块儿拿到的基础模型能力吧?也就是已经两周了?”

    “就是,两周,中芯国际的产线能力都提升这么多了,EUV就没进展吗?”

    “有进展也不会给你通报啊,除非全搞定,这东西比产线提升要复杂的多。不过,有小沙在,早早晚晚的事儿,绝对拖不过半年!”

    “半年啊,这么长!”

    “半年还长?胃口被白驹科技养刁了吧?”

    “是啊,原本科技行业产品的更新都是以年为单位的,现在白驹科技都是论周,一时间还真没反应过来!”

    ……

    “好了,虽然我不知道光刻机的情况,但我想应该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了,哪怕现在的小沙基础能力不太够,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件事儿:小沙的能力一直在进化。”

    最后,郝成笑了笑:“所以,你们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