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评价体系

    第39章 评价体系 (第3/3页)

法定标准的。你可不要指望,白驹科技搞一个东西,清华北大就认可了,科学院就认可了。”

    一开始,郝成就跟魏书杰沟通过这个问题,能够让魏书杰,不再“非升即走”,临州大学当时都是破了例的。

    而要想颠覆整个领域,一大堆的学阀势力就搁那等着呢。

    虽说白驹科技并不怵他们,但是——

    “我费那劲和他们掰扯,我图啥呢?有那功夫,一个新的成果说不定就出来了!”郝成摇了摇头。

    “但是,你又禁止了使用小沙的课题发境外和境内外文的高分SCI。”何钢若有所思:

    “这意思是,你们在你们自己的领域搞学阀你们就去搞,我们也不去掺和,爱咋搞咋搞。但是,自己这边算是独立开始,就做自己的事儿?”

    “对啊!”郝成理所当然道:“这一段其实一直有一些人甚至是组织和我私下联系,话里话外,都说是要和我们共建一个科研评价体系,共同瓦解西方现有的评价体系。”

    郝成说起这个,那是直摇头,科研领域他所真正接触到的几位教授和院士,郝成还是非常认可的。

    但,总有一批人,屁事不干,就想着通过把控资源、把控话语权来为自己的权威背书,进而谋取各种私立。

    以为打着瓦解西方既有体系的名义,白驹科技就会参与进来,进而顺利成长的利用白驹科技的能力和影响力,把新的体系坐实,然后自己依然是“学阀”。

    郝成肯定不会搭理他们那一套——

    废话,瓦解西方科研评价的那一套体系当然是第一要务,但在郝成眼里,这个蛀虫群体的危害一点儿不比外部的势力危害小好吗,第二个要干的就是他们这群人。

    “所以……”何钢好像有点儿明白郝成的想法了:“这个评价体系的根本早已经存在了,就是小沙!”

    “对啊!”郝成说道:“你别忘了,评价体系这个事儿,小沙能干啊,而且并不需要白驹科技牵头做什么。

    “一个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创新、创新的程度有多高、能够对现在的科技水平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提升,这玩意儿小沙一计算,不比什么本质是靠引用数量的所谓影响因子大小更可靠吗?

    “白驹科技内部,对于一项成果的评价是基于五个维度的:1、前瞻性。2、实用性。3、创新性。4、超出现有科技的水准或程度。5、学科广度和实现复杂度。

    “所以,这些人或者组织找我找白驹科技干什么呢?直接公平公正公开的,让小沙去评价不就完了吗?”

    何钢一笑,腹诽道:废话,利用公开的小沙,那岂不是一点儿空子都不能钻,真正的公正公开,对于那帮人来说,和要命又有什么分别?

    各个学校、科研机构,没有一个开这个头的,不是他们没想到,而是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就是没去做。

    所以,郝成说,上杆子不是买卖。

    “我想快了!”何钢一笑。

    第一批合作项目,成果已经开始产出,而这类研究人员,肯定是有升职评级需求的啊。

    反正没有论文,学校给不给升?给不给晋?那是一定要给个说法的。

    你不给?嘿嘿!能和白驹科技合作的人才,你猜猜人家有没有其它地儿可以去?

    给?那怎么个标准?小沙评价体系!

    白驹科技如果提这个东西,那一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弹的,可不要觉得白驹科技如何如何牛了,国内的那帮学阀,势力可是不小。

    争到最后,白驹科技肯定没问题,但郝成哪有那个闲工夫。

    不过,体系内部自己先去搞,那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

    而且,就此时,鲶鱼已经来了——

    就在郝成和何钢去往一个特殊的封装工厂的时候,鹏城大学对外发布公告:

    任何携带白驹科技项目攻关的科研人员,无论职级、无论学历、无论成果,只要加入鹏城大学,除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外,直接晋升一级职称。

    小沙评定科研成果指数超过5的,半年内直接晋升教授(研究员)。

    ……

    白驹科技内部的一个评价体系,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了。

    第一个吃螃蟹者——鹏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