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矛盾
第40章 矛盾 (第2/3页)
片在制造的过程中,通过基底图案控制碳纳米管的生长,是能达到怎么设计,就怎么生长的。当然了,这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核心当然是系统。”
一个芯片,说句最不中听的,不就是一堆沙子(硅)和一堆煤(碳)吗?最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得看程序和系统。
“老实说,我还真期待。”何钢不住的点着头,想着今天刚一见到郝成的时候,郝成说的,今天来的目的,是为小沙换一个身体。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新的身体,就是由新的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形成的新的服务器集群。
而他现在期待的是:小沙现在都已经强大成这个样子了,换一副新的身体又能怎么样的?还能真的变成人不成?
何钢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的小沙,还能怎么进化?
这里边还有一个更大的前提,就是郝成先前已经做出的那个结论:AI,包括传统方式训练的以及小沙这个技术路线的,是不可能产生自主意识和自主欲望的。
“对啊,”郝成点了点头:“自主意识和自主欲望肯定是不可能产生的,但意识和立场的产生是另一回事儿。”
“别问,”看何钢还要继续问什么,郝成一笑:“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第一批芯片的电气性能已经按照设计需求测试完毕了,后续一系列的步骤,包括核心参数、环境适应性、极限压力的测试将继续进行。
与之配套的服务器其他零部件也都已经准备好了,小沙新的身体,已经在快速的组装当中。
而郝成这一次之所以这么着急过来,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要验证一下【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的加持下小沙这里意识和立场问题】自己之前的设想。
一天的时间,郝成一边了解基本情况,一边将具体的信息通过小沙同步到了官网——碳硅融合半导体的量产进度正按照计划进行着。
……
而另一边,鹏城大学。
一场争论仍在继续。
“高等教育,是我们的根基之所在。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我们也不可能永远走在别人的体系中。你说要创新、要改变甚至要融入小沙的体系,这我都认可。
“但是,一竿子打翻整船人,全盘否定过去的做法,是不是也不合适?”
“何校长,你不要偷换概念。什么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打翻谁了?这叫并行!先前所有的标准和体系都在,只是增加了关于以小沙评价为标准的体系,有什么问题?”
鹏城大学一直是走在开放的前沿的,不是985,也不是211,就连近两年想要争取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都未能如愿,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否认它的强大,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和老牌名校相比,也并不差在哪儿。
其原因就在这里,它直接、不盲从于过去的秩序,只要认为对自己发展有利的,那就去做。
而如今也是如此。
但这次的事情,貌似没有之前那么顺利,这边刚一开始,内部就开始有了矛盾。
此刻的何子扬咬着嘴,他不想和其他人争,但这是恩师的吩咐,是旧有体系的受益者,这个时候,只有往前冲:
“可是,为什么非要两套标准呢?将小沙的相关评价体系,融入我们既有的体系,不是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何子扬,我懒得戳破你的小心思,还融合,你给我融一个看看?怎么融?小沙的评价占30%,然后你们这群学阀投票占70%?是这样吗?”有人立即用半嘲讽的语气,如此说着。
“倒也不是这样,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既融合和平衡各方利益,又……”
“停!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果你现在有方案,你就直接说。没有,就不要闲扯淡,什么叫一定能找到一个?”
“我……”
何子扬还想说什么,但是校长这个时候彻底怒了:“我强调一下,这里是鹏城大学,是曾经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平衡各方利益,你就告诉我,你代表哪一方?
“我还明说了今天,我不管你有什么心思,也不管你背后是谁,只要耽误了我们往前走,我不会对你客气。还有,你真要不想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