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东海之蛇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九十二章 东海之蛇 (第1/3页)

    在禁军向洛阳开拔之后,按照商议的结果,刘羡也顺势被解除了软禁。

    只是如此重大的决定,司马乂并未再见刘羡一面,自然也没有什么详谈。无非是诏令一下,司马越便带兵登门拜访,宣读完诏令,便半护送半强迫式地将他带往河塬大营。司马乂这种粗暴的姿态,令随行的诸葛延、孟讨等人大为不满,私下里议论说:长沙王这样做法,未免也太不讲人情了。

    刘羡倒想得挺宽,既然原本的计策没有奏效,他这两日便一面恢复身体,一面琢磨脱困的新计策。在他想来,利用禁军中的人脉,还有索靖等人的牵制,还是有一些操作空间的。实在不行,大不了玩一手金蝉脱壳,去北面投靠征北军司,也是一个办法。只不过这样一来,未免会在政治上闹得很难看,不是迫不得已,他还是不愿这么做的。

    结果还未等刘羡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张方倒先攻破宜阳,替他解围了,这使得刘羡少了很多麻烦。因此,诸葛延等人发牢骚的时候,刘羡安之若素,他劝慰这些亲信们道:“又没有少块肉,何必斤斤计较。”

    事实上,诏令上的语气虽然严肃,前来执行的司马越却非常恭敬。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胁迫监视的态度,等从人们收拾行李的时候,他反而上来对刘羡行礼,甚是欷歔地说道:“太尉莫要恼我,骠骑与太尉生隙,全军上下都知道,过失不在太尉,司马越虽不是什么贤人,但也明晓是非,终不敢为虎作伥啊!”

    这么说着,他嗬嗬笑着,又压低了声音,对刘羡表态道:“请太尉放心,这一路,我绝不会干涉太尉的自由,也不会派人监视太尉。只望太尉也不要令我难办。”

    司马越确实也不是说空话,出行上路以后,他言出即行,对刘羡礼之备至。无论吃住饮食,刘羡的规格都与司马越等同,也没有加派多余的随从监视,刘羡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军队。

    这倒有些出乎刘羡预料之外了。他和司马越是有一些交情,而且真要说起来,认识的时间还很早。早年刘羡在始平王府的时候,司马越便不时来拜见司马玮。因为司马越当时是陇西王世子,老陇西王司马泰极为欣赏司马玮,后来司马玮加封为楚王后,司马泰便让司马越积极参加楚王党,和刘羡一起参加过倒杨。后年司马玮清算汝阳王司马亮,司马越也没有缺席。

    可真要较起真来,刘羡和司马越之间的交情却并不深。顶多就是平日参加什么文会的时候,相互见过几面,后来也一起办过几件公务,因此,两人的关系也就平平。故而司马越在此时对刘羡抛出好意,刘羡是颇有些意外的。

    毕竟在他看来,司马越也实不是什么雪中送炭的人。否则的话,以他所处的位置,也不会平安无事地活到现在,更别说接连换了好几个阵营。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这么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刘羡早已练就了宠辱不惊的心性。他倒也想看看,司马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花了一日时间,一行人先回到河塬大营,李盛等人见刘羡归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但眼看朝廷派东海王前来合营,他们随即也察觉出朝廷对自己的提防,又得知司马乂要令他们做抵御张方的先锋后,顿时群情激愤。

    索綝抱怨说:“我们不远千里,自关中前来京畿,本就是为国效力的。前后无着,背井离乡,便是所谓张骞西行、苏武牧羊,也不过如此。朝廷如此苛待太尉,又视我等如叛贼,怎能叫人心服?”

    这话语顿时引起了众人共鸣,如张寔的部将陈珍就拔剑刺地,说:“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关西,也不受这档子窝囊气!”

    但刘羡到底把这股子怨气压了下来,对他们说道:“诸位远道而来,与北军血战,力挽狂澜,此功此绩,已足以流芳千古。可若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岂不可惜?”

    “不妨先战罢张方,等一切尘埃落定。到那时,若朝廷再有不公,我自会上禀天子,拨乱反正!”

    这么说着,军中众人才平静下来。等众人离开后,刘羡独自一人待在帐内,一面用火钳翻动火盆,一面陷入了沉思。

    现在的形势,刘羡可谓心知肚明,自己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若司马乂对自己穷追不舍,想要保命,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孤注一掷,再来一次洛阳政变了。

    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