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加税!加税!制裁!制裁!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348章 加税!加税!制裁!制裁! (第1/3页)

    土屋内,烛火摇曳。

    大有虽被关张赵许四人围在当中,却仍梗着脖子叫嚣。

    “他娘的,老子今天连你们一起打!”

    话落,瞅准离得最近的赵云,左手便要来揪他衣袂。

    却被赵云就势按住左手,往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翻在地。

    大有腹中吃痛,未及反应,许褚已经赶将上来。

    似抓野兔一般,将他提溜起来,抡拳便要打。

    张飞忙道:

    “仲康且慢!让俺来!”

    言罢,一个箭步上前,提起醋钵儿大小的拳头挥去。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再来一拳,直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拳下去,大有已是半死不活,哪里挨得住第三拳?

    扑通跪地,连连讨饶:

    “四位爷爷饶命!千万饶我性命呐。”

    方才还狰狞的面孔,此刻只剩下狼狈与不堪。

    刘备负手上前,厉声责备道:

    “吴大有,尔身为人子,不孝高堂,与禽兽何异?”

    “尊驾教训的是!”

    吴大有以头抢地,磕头如捣。

    “小人今后定当晨昏定省,孝顺老母!”

    赵云回首问那老妪道:

    “此獠当真是老夫人亲子?”

    唉……

    老妪叹了口气,垂泪道:

    “不怕诸位贵人笑话,此确是老身不肖子。”

    “自其染赌瘾后,先卖田宅,再典祖器……”

    她指着空荡荡的屋梁,“连先夫留下的‘积善之家'匾额,都已劈了当柴火烧。”

    吴大有讪笑:

    “阿娘,那不是冬日寒冷……我怕你冷着么?”

    “逆子!”

    老妪突然从枕下抽出一根藤条,“上次你说卖匾是为阿公治病,结果呢?”

    “结果……”

    吴大有缩着脖子,“结果孙儿手气太背。”

    众人见此,皆摇头。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今日之事算是被刘备撞上。

    所以出手相助。

    可这天下还有多少户这般人家呢?

    刘备以游侠之姿,救得了一户,却救不了千万户。

    “这一趟出来,值了。”

    刘备对一旁的李翊低声说道。

    “使吾看到了民间还有多少户破碎家庭,吾辈更当奋发图强。”

    “以救千万家。”

    李翊乃低声回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陛下在皇宫里是万民之主,可救苍生于水火。”

    “出了皇宫,陛下仍是那位古道热肠的游侠刘公。”

    “不论遇上多少这样的事,陛下总会出手的。”

    “或许救不完,但能救一家是一家。”

    刘备闻言大笑,拍了拍李翊的肩膀,赞道:

    “子玉之言,甚合吾心意!”

    说完,刘备再次转向那老妪,柔声问道:

    “吾辈恰好路过,叨扰许久,该当辞行了。”

    “未知老夫人尚有何事,须我等出力?”

    老妪长叹一声:

    “今日能得遇几位贵人,是祖辈积德。”

    “老身受贵人恩惠,本不该奢求更多。”

    “只是……”

    说着,老妪将身旁那位女童拉至跟前。

    “老身已时日无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孩子。”

    “只求诸位老爷,照拂这苦命的丫头。”

    说罢,示意那女童行礼。

    女童乃伏在刘备跟前,顿首道:

    “求老爷恩公收下阿雨吧!”

    刘备捋须沉吟,他暗想这孩子也的确苦命,本性也不算坏。

    加以教导,或可成器。

    于是,温声说道:

    “老夫人若是不弃,可携阿雨往官塾安置。”

    “丫头读书明理,您也能在那里颐养天年。”

    汉朝对女子的束缚没有后世朝代严重,女子也是可以上私塾读书的。

    比如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入宫之前,她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不过汉朝女子能接受到的最高级的教育,应该是宫庭教育与私人家教。

    宫廷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由官方主办的教育。

    而私人家教,一般是贵族出身,家庭里面主动给她请辅导老师。

    代表人物就是甄宓,她自幼好读书,被家中姊妹调侃为“女博士”。

    不过刘备提议的将阿雨送进官塾,那基本上就是保送了。

    这所位于天子脚下的名牌大学,校长可是天下闻名的水镜先生。

    “太好了,太好了。”

    老妪高兴极了,连忙让阿雨跪谢恩公。

    阿雨泪眼婆娑,磕头如捣:

    “阿雨再不敢偷窃!定当好生念书!”

    随后,刘备派遣赵云护送阿雨与那老妪去官塾。

    并跟水镜先生司马徽专门打了招呼,让他照看好阿雨。

    自己则回宫去了。

    洛阳宫,甘露殿。

    暮色沉沉,宫灯初上。

    刘备邀请李翊与自己一起共进晚膳。

    金樽清酒,几碟时令小菜,倒比往日大宴更显闲适。

    “子玉啊,”刘备举盏轻叹,“今日一行,朕方知民间疾苦,非奏章所能尽述。”

    他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那吴家老妪,若非亲眼所见,朕岂能想到名门之后竟落魄至此?”

    李翊执壶斟酒:

    “陛下久居九重,群臣奏事又多粉饰,难免隔阂。”

    朝中大臣多是报喜不报忧,所以在深宫中呆久了,确实容易脱离底层百姓。

    “所以朕愈发觉得……”刘备摩挲着酒盏边缘,“当初你提议将阿斗送去纸坊历练,实是良策。”

    李翊眸光微动,沉吟道:

    “太子纸坊待久了,自会识得五谷,知民生之多艰。”

    “是啊。”

    刘备忽的笑起来,“那小子上月来信,竟能说出‘一束竹料出纸几何’,可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世家子强多了。”

    “子玉,来,再饮一杯。”

    刘备亲自执壶,为对面跪坐的李翊斟满酒樽。

    “朕想起白日里考核的那个崔和,便一直心中不快。”

    “察举选官之制,横亘我大汉四百年,朕身为开国之君,又不太好变祖宗之法。”

    “但若是不变,只怕将来会有更多似崔和一般人物,在地方上尸位素餐。”

    “如此,朕的汉室江山,早晚毁于一旦。”

    “念及此事,着实令朕头疼不已。”

    李翊双手捧杯接酒,闻言笑道:

    “陛下春秋正盛,此事原不必急于一时。”

    “倒是今日太常所奏各州郡私塾兴建之事,臣听后甚感欣慰。”

    “不错,”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自章武元年颁布‘有县必有学’之诏至今,各州郡上报,各州各县都有私塾。”

    “诚不相欺,朕颁布此诏之前,尚未想过有县必有学之诏能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完成。”

    “看来子玉与你的内阁还有朝中大臣们协调不错,办事如此爽快利落。”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翊放下酒樽,正色道:

    “陛下圣明。”

    “臣近日翻阅各地奏报,寒门学子入学人数较往年增长三成有余。”

    “虽不及预期,但也初见成效。”

    “假以时日,必能为国培育更多贤才。”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却渐渐深沉。

    “私塾之事进展顺利,然则……”

    “呵呵,子玉今日微服出访时,朕在街上听到一句童谣。”

    “唱的是——”

    “举茂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在联想崔和案件,朕便尝尝思考国家选官之弊漏。”

    “子玉,你可曾想过察举制之弊?”

    暖阁内一时寂静,只闻铜漏滴水之声。

    李翊知道,这才是今夜私宴的真正议题。

    他略一沉思,便道:

    “陛下所虑极是。”

    “察举制行世四百余年,积弊已深。”

    “地方豪强把持选举,寒门俊杰难有出头之日。”

    “正是此理。”

    刘备轻叹一声,“当年朕拜卢植先生为师,所求者,不过入仕耳。”

    “倘若无此师徒名分,纵然朕当时有功于国家,恐也难谋得一官半职。”

    “正因如此,朕深察察举之弊也。”

    说着,又看向李翊。

    “子玉既有此言,想必已有对策?”

    李翊从容道:

    “陛下不好轻易更易祖宗之法,但却可改革旧法。”

    “此前阳嘉新制之时,不就改革了举孝廉之法么?”

    “阳嘉新制,对每年的孝廉、茂才加以考核。”

    “然崔和旧事已证明,此辈仍有可能蒙蔽上听。”

    “愚以为,可将每年的考核加以规范。”

    善!

    刘备对这个提议是没有反对意见的。

    而且要改的阻力也不大,毕竟这本就是汉朝旧制。

    刘备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使得每年中央的考核更加严格规范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