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恨与怕
第187章 恨与怕 (第2/3页)
,香江加上湾湾两个市场,能不能卖到1.8亿的一半那么多?”
“那当然不可能!”
卫萍一听到钱就过敏,斩钉截铁的回道:“这两个地方的本埠市场相当一般,有4000万人民币都要烧高香,还要和当地分成,根本不值钱的。”
韩三坪又开始揉太阳穴。
方星河这小子的筹码实在太厚,而且他本人还特别清楚筹码价值,实在太难搞。
但凡换成别的事儿,他早都全力支持方星河了,哪至于如此纠结?
可这事儿真不行,影响力太大,后果太严重。
他试图做最后的尝试,或者叫抵抗。
“小方啊,你的话都对,特别有道理。”
老韩一副敦厚长者语重心长的模样,仔仔细细,从里到外的掰扯。
“确实有那么一部分港台电影人和咱们不是一条心,他们的存在,确实挤压了内地的生存空间,很多人都不满意他们的嚣张气焰,今天是咱们自己人关起门来谈心,我可以坦白的讲,这些事我们都清楚,都不舒服。
可是,我们真的没办法!
内地哪有商业片的氛围?
你也是要做导演的人,你现在掰着指头数,有几个内地导演靠得住?能拍好商业片?
明星的差距就更大了,港台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国际巨星,次一档的也是亚洲巨星,双周一成,四大天王,四大美女,梅艳芳张国荣金成吾……我们怎么比嘛?
《英雄》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项目,我们需要港台的力量来把它做到尽善尽美。
《卧虎藏龙》的成功,你看在眼里,难道就没有什么触动?
李桉、叶锦添、袁和平、周闰发、杨子琼、章子仪,谁是成功的核心保障?功劳总不能按在子仪头上吧?
我不是不理解你的愤怒,可我们现在确实弱,必须团结一切能够争取的力量。
站在中国电影全局的角度上考量,中影必须保护好心向祖国的港台电影人,努力争取中间派。
没有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把精力都放在内斗上,中国电影就完了!
道理你肯定懂,能不能别钻这个牛角尖?
最起码别在这个项目上钻,下一次,你开自己的项目时,一个港台电影人都别用,我给你公开站台!”
韩三坪很真诚。
以他的地位,原本不需要对方星河如此委曲求全的——如果不愿意好好做事,那他就是所有电影人的爹,想怎么搓弄就怎么搓弄。
然而韩三坪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努力同方星河讲道理。
方星河很受触动,可这道理,他不同意。
韩三坪有勇气有魄力有韧性,唯独局限于历史惯性中,过于迷信港台的影响力。
“韩董,我也和您讲几句真心话。
或许正是因为《卧虎藏龙》的巨大成功,才让您开始迷信港台导演和港台明星。
但这既不健康也不科学。
《卧虎藏龙》能够成功,因为它是第一部基于西方视角拍摄的中国武侠片。
顶级的江湖意境和轻功美学,新鲜,猎奇。
扭扭捏捏的西方普世价值观——自由与责任的冲突、欲望与克制的挣扎、女性觉醒、浪漫爱情,再叠加上李桉的西化叙事,简单易懂能共情。
至于索尼的发行策略,主演的国际知名度,冲奥成功之后的话题度等等,统统都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素。
根本原因,仅仅只是李桉把一个极具新鲜感的题材拍成了西方人能看懂的专供版本。
《卧虎藏龙》的国内票房只有1500万,是国人不懂武侠吗?
不,单纯是因为它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不够好看。
《泰坦尼克号》好看,因为全世界的爱情都一样。
《卧虎藏龙》不好看,因为我们的武侠和西方人理解的武侠有着本源上的不同。
所以暂且不提《英雄》应该怎么拍的问题,只谈演员,原本预定的那几个港台演员没有任何必要性。
您认为他们是保障,我不这样认为。
很多观众也迷信他们的号召力,我不迷信。
正相反,我要打破这种迷信,告诉观众,没有他们,我一样行,甚至更行!
《英雄》于我而言,不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我想出名,我想赚钱,有更好的渠道和方案。
您以为我是要用《英雄》来维护言出必践的权威,不对,我要维护的是不需要任何港台演员,单靠我们自己,仍然可以成功的信念。
您也意识到了他们不好管,太骄横,可您下不了狠心去处理这种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