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拳举起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三章 铁拳举起 (第1/3页)简陋的马车在愈发宽阔、平坦的道路上吱呀前行,载着满腹愁肠的克劳福德祭司,终于驶近了巴格尼亚王国的心脏……沃特拉德诺伊。
在巴格尼亚共和国时期,这座城市虽然贵为首都,但更像一个臃肿的巨人,不到三十万的常住人口已是极限,城墙内拥挤不堪,城墙外则散落着无序的贫民窟和农田,街道狭窄泥泞,空气中混杂着各种难以言喻的气味。
而在克里斯接手它之后,他就对这座城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对城中的流氓人口进行无情的清理和杀戮,再接着对城里的违章建筑进行暴力拆迁。
后世的国人可以做钉子户,在这个世界的巴格尼亚流氓、不良富豪当然也可以,只可惜当时远在铁砧要塞,忙于战争的克里斯一点都不惯着他们。
他也没用多严重的手段,就是让税务局的人上门一趟而已。
被“家访”的人,要么哭爹喊娘的服软,拿着补偿款搬家,要么被警察抓走,家产被税务官罚没,落得一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结局。
因为这样的雷霆手段,沃特拉德诺伊的改造非常顺利,它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克劳福德只是离开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对这座城市感到了巨大的陌生。
首先冲击克劳福德感官的就是那令人窒息的规模,城市的边界如同吹胀的气球般向外疯狂扩张。
曾经环绕核心区的老旧石墙依然矗立,但早已被淹没在一片由砖石、木材和新兴的预制板材构筑的、无边无际的新城区汪洋之中,排队等着拆迁队过来。
克劳福德的视线所及,密密麻麻的房屋如同森林般蔓延至远方,一直延伸到天际线处新起的、更高大的哨塔和模糊的工业轮廓。
克劳福德在农村传教、给穷苦农民进行无偿就诊的时候,就听说过沃特拉德诺伊的剧变。
但耳闻终究是耳闻,当亲眼目睹这翻天覆地的景象时,那种冲击力让他这个见惯了人间疾苦的祭司也感到一阵眩晕。
城市确实在疯狂扩张,新的道路宽阔笔直,规划整齐的居民区如同棋盘般铺开。
走在大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面带喜色,大街小巷内都有人在忙碌着什么,给路灯挂上象征着喜庆和节日的麦穗装饰。
啊,要过节了吗?
克劳福德稍微想了一下,就想起了再过不久就是巴格尼亚的丰收节了。
马车开进首都,立刻就被淹没在一种近乎狂热的节日筹备气氛中。这气氛与他刚刚在城外看到的冰冷扩张形成了奇异的对比,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靠近城郊的农贸集市和通往大型集体农庄的道路上,克劳福德看到了最纯粹、最朴实的喜悦。
满载着金灿灿麦穗、沉甸甸的南瓜、饱满的玉米和各类新鲜蔬果的马车排成了长龙,农夫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今年风调雨顺,王国的农业改革似乎也初见成效,加上克里斯在战争期间免除了全国的农税,让许多农民真正感受到了丰收的滋味。
现在的他们都在高兴的谈论、交换着各自的喜悦。
“今年的麦子长得真好,我村的甲长粮仓都堆满了。”
“是啊,听说陛下登基那天,要在广场上免费发放加了蜂蜜的白面包,我家那小子就盼着那天呢。”
“还有婚礼,听说新王后可漂亮了,是南方的米尼西亚王国的大贵族小姐呢……希望她和陛下能像丰收的土地一样,给王国带来更多的福气!”
一些年长的农民,还会在路过大地母神或农业女神的小型路边神龛时,恭敬地献上几粒最好的谷物,低声祈祷着感谢神恩,并祈求新王和新后能继续保佑土地丰饶。
在路过城市的新区和工业区,克劳福德能给个看到,这里的节日筹备则带着浓厚的“克里斯式”烙印……高效、有序,并服务于庆典本身。
在大街上的工人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工装,在工头和监工的指挥下,正以惊人的速度搭建庆典用的观礼台、凯旋门和巨大的舞台。
脚手架如同钢铁丛林般架起,预制好的装饰构件被大型起重机精准吊装到位。
街道两旁的路灯杆被刷上了崭新的油漆,挂上了象征丰收的麦穗花环和王室的双头鹰旗帜。
推着双轮喷射车的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将主要街道冲刷得一尘不染,水渠内流淌着黑色的污水,带走了城市的不洁。
在这期间,沃特拉德诺伊的工厂并未停工,反而开足了马力。
纺织厂在赶制庆典用的彩旗、帷幔和新式制服,印刷厂昼夜不停地印制着庆典流程、国王画像和祝福标语,金属加工厂则叮当作响,锻造着用于装饰和仪仗的闪亮徽记、齿轮和花车框架。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些在街头巷尾巡逻、或在特定区域进行密集操练的士兵。
他们穿着笔挺、熨烫得一丝不苟的深绿色礼服,擦得锃亮的皮靴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整齐划一的铿锵回响。钢盔和枪刺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
街头巷尾,孩子们常常会追着巡逻的士兵队伍跑,模仿着他们的步伐,嘻嘻哈哈的,学习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空气中弥漫着新烤面包的麦香、油漆的微辛、鲜花的芬芳,以及远处工厂区隐约传来的蒸汽轰鸣……这一切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庆典进行曲”的味道。
官方的供销社和民间的商铺,其橱窗被擦得透亮,挂出了“庆祝丰收、恭贺新王、祝福新婚”的招牌,许多商品都打着节日的折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