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人生路(下)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131章 人生路(下) (第1/3页)

    关上车门后,夏日的一切喧嚣都被隔绝在外。

    千万的售价不止能换来一个让所有前车避让的车标,还有超过一百三十公斤的隔音材料,劳斯莱斯的车厢内比图书馆还要安静十分贝,这让少女能听清电话那端的声音。

    她听见爸爸在欣慰的笑。

    弥雨桐有个好爸爸。

    她妈妈是江海市一名小有名气的女星,演过几部不温不火的电视剧,还上过江海电视台的早间新闻频道,不知怎么就看上了学历不高、出身贫寒的男人。后来有了孩子,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留给女儿的只有几本相册和一个还没领证的爹。

    在妈妈去世没多久,老爸又找了一个。他那时还没发迹,公司刚刚初创,整天忙得不着边,根本没空带一个还不足月的婴儿,娶得说是老婆,但实际是找了个带娃的年轻月嫂。

    后妈对她很不错,无论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哪怕后来有了弟弟,后妈也将她看得比儿子重,无论做什么都先想到女儿——这或许和老爸有关,他学历不高,但却没有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后妈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丈夫不会做二选一,如果她敢闹会被毫不犹豫的踢掉,才安心当个带娃的富太太。

    大概在两三岁时,爸爸的房地产公司拿下了江海市的八个地块。谁也不知道一个农村青年是哪来的人脉,哪来的资金,但所有人都笑他拿钱打水漂,买城郊放牛种草的破地。

    可当轰轰烈烈的环保治理开始,江海市工业区规划确立后,那几块破地便成了偌大城市中为数不多能盖厂房的地区。

    在所有人都傻眼了,疑惑这究竟是狗屎运还是真的如此有前瞻眼光。

    因为地皮上没人不涉及拆迁,在工业区其他地产公司还在因补偿款与农户协商时,老爸的工业园区开始一座接一座的落地。

    同行们都劝他将建好的工业园区卖掉,趁着能卖高价回笼资金,然后去拍其他地块滚高杠杆赚钱——这是当时所有房地产企业的做法。但老爸没有选择这么做,他除了必要的资金回笼外,地段最优秀的几座工业园一座都没有卖,那是个时机就是黄金的时代,国内外巨头为了部署江海的生产基地,开始抢破头和他谈租约,而他的开价很简单——

    以行业资源换厂房。

    当到了弥雨桐的高中年代,一个涵盖教育、物流、新能源产业、地产与零售的巨无霸企业已经屹立在江海之上。

    老爸成了经常登上各类财经节目的传奇,连他的农村背景也成了传奇故事的一部分,时代造英雄,一个出身低微的农村青年站到江海之巅的故事不就是经济腾飞的缩影么?

    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在意那位商界传奇买地皮盖工业园区的钱是哪里来的。

    商会会长、代表、名誉校友、英国爵士、慈善家

    而在弥雨桐看来,老爸就是老爸。

    他很和善,一点架子都没有,喜欢笑眯眯的开女儿玩笑,在女儿闹脾气的时候,他会将鼻子顶成猪的模样道歉告饶,会在圣诞节穿上红衣服往儿女床头放球鞋和包包

    弥雨桐从小到大的每一次家长会,老爸都从未缺席。哪怕是平日放学,他也会抽空开车来接,然后带女儿去吃老婆很鄙夷的肯德基或萨莉亚。

    她总觉得老爸是将对已故母亲的愧疚与感情都加注到了自己身上,老爸对弟弟可没有那么宠溺,有时甚至比较严格。她不清楚老爸对母亲的情感究竟是怎么样的,老爸在外头很是风流,风流到连她这个女儿都知道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女人进公司老板办公室,而后妈装作看不见,自得其乐的维持着家庭。

    人无完人,这是个坏缺点,弥雨桐也因此煞有其事的找父亲谈了好几次,他总是坏笑着说那都是朋友,不存在婚外情。弥雨桐也没办法,她很难生气的起来,毕竟除了缺点外,老爸还有更多优点。

    他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建了三四个慈善基金会——并非那种试图避税的富人工具,而是货真价实在做善事。

    建希望小学,给山区学生付学费,为家乡修路铺桥,每逢大灾总是第一时间捐财捐物旁人总是笑他,说还没当首富就得了首富的病,他就晃着手上的佛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