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公益没有缺斤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八十六章 公益没有缺斤 (第1/3页)这位神秘老者名叫陈老,身材清瘦,满头银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但他的眼神却十分锐利。一天,他主动找到程宇,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小伙子,我在这附近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片土地再熟悉不过。你们的方法虽然可行,但还缺了点关键的东西。”程宇好奇地看着陈老,连忙请教。陈老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些黑色的粉末,他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研制的土壤改良剂,是用沙漠里的一种特殊植物和几种矿物质混合制成的,能加快土壤改良的速度。”程宇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试一试。在陈老的指导下,他们将改良剂均匀地撒在种有耐盐碱植物的土地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奇迹慢慢发生了。原本毫无生机的盐碱地上,耐盐碱植物开始茁壮成长,土壤的盐碱性也逐渐降低。看到这一变化,村民们和志愿者们都备受鼓舞。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这片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即便土壤得到改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源依旧是个大难题。
就在大家为水源问题发愁时,一位名叫赵强的水利志愿者站了出来。赵强身材高大健壮,皮肤被晒得黝黑,他曾参与过多个水利工程建设。赵强提出在附近的一条季节性河流上修建小型水利设施,通过蓄水和引流的方式,将河水引入盐碱地周边的灌溉渠道。这个提议得到了团队的认可,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修建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而志愿者协会的资金有限;其次,这条季节性河流的河床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姜紫媚和陆明泽四处奔走,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他们的行动得到了许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支持,很快就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与此同时,赵强带领着施工团队开始了紧张的施工。他们克服了河床地质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在施工过程中,一位名叫孙丽的女技术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丽戴着安全帽,眼神专注,她负责工程的质量检测和技术指导。孙丽发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传统混凝土在这种特殊地质条件下容易出现裂缝,于是她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提出使用一种新型的抗裂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不仅提高了水利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型水利设施终于建成。清彻的河水顺着灌溉渠道流入盐碱地,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志愿者们和村民们抓住时机,开始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了确保农作物的丰收,周婷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她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并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培训,传授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在教育帮扶方面,随着“绿洲教育帮扶计划”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祠堂上课。林悦一个人渐渐忙不过来,这时,一位名叫张峰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了进来。张峰阳光帅气,充满活力,他毕业于师范院校,专业是教育心理学。张峰的到来,为孩子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帮助那些因家庭贫困或父母外出打工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走出阴影。张峰还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如足球、绘画、书法等,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盐碱地周边的村落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农作物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破旧的祠堂变成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然而,志愿者协会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们深知,要想让这些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